新生兒顱內出血的患兒會有哪些臨床表現?相信各位考生對此問題比較感興趣,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您匯總如下:
1.腦出血
系指腦實質內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常見于大腦半球,幕下腦出血(小腦或腦干)較少見。發(fā)病前可有外傷、過度興奮等誘因。起病較急,常見表現有突發(fā)頭痛、嘔吐、偏癱、失語,驚厥發(fā)作、視物模糊或偏盲、感覺障礙,血壓、心率、呼吸改變,意識障礙等。重癥患兒一般均有明顯的生命體征的改變,并易伴發(fā)消化道出血,心肺功能異常,水、電解質紊亂,特別嚴重者可伴發(fā)腦疝死亡。血腫破入蛛網膜下腔者常有明顯的腦膜刺激征。腦室出血常表現為深昏迷、四肢軟癱、早期高熱、雙側瞳孔縮小、去腦強直樣發(fā)作。
2.原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
原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是指非外傷性原因所致的顱底或腦表面血管破裂,大量血液直接流入蛛網膜下腔;而繼發(fā)性者是由于腦出血后,血流穿破腦組織而蔓延至腦室及蛛網膜下腔所致。因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等血管異常所致者以6歲以上年長兒較多見,且有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多的趨勢。
常起病急劇,主要表現為血液刺激或容量增加所致的腦膜刺激征和顱內高壓征,如頸項強直、劇烈頭痛、噴射性嘔吐等。半數以上病例出現意識障礙、面色蒼白和驚厥發(fā)作。病初2——3天內常有發(fā)熱。大腦凸面血管破裂所致的蛛網膜下腔出血,若病變部位靠近額葉、顳葉時,??沙霈F明顯的精神癥狀,可表現為胡言亂語、自言自語、模仿語言和摸空動作等??砂榘l(fā)血腫或腦梗死而出現局灶性神經體征,如肢體癱瘓、腦神經異常等。眼底檢查可見玻璃體下出血。
3.硬膜下出血
嬰幼兒多見。通常分為小腦幕上和小腦幕下兩種類型,前者最常見,多因大腦表面的細小橋靜脈撕裂出血所致;后者多由于小腦幕撕裂所致。硬膜下出血所形成的血腫大多發(fā)生于大腦頂部,多數為雙側。位于大腦半球凸面的硬膜下出血,若出血量很小,可無明顯癥狀;若出血量較大,則可出現顱內壓增高、意識障礙、驚厥發(fā)作或偏癱、斜視等局灶體征,甚至繼發(fā)腦疝導致死亡。幕下硬膜下血腫通常出血較多,往往迅速出現昏迷、眼球活動障礙、瞳孔不等大且對光反射消失、呼吸不整等腦干受壓癥狀,病情進展極為迅速,多在數小時內呼吸停止而死亡。
4.NICH
主要包括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硬膜下出血、原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實質出血四種類型,小腦及丘腦、基底核等部位也可發(fā)生出血。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主要發(fā)生于胎齡較小的未成熟兒,源于室管膜下的生發(fā)層毛細血管破裂所致,多于生后24——48小時內發(fā)病,多數起病急驟,進行性惡化,生后不久即出現深昏迷、去腦強直與驚厥,多于數小時內死亡;但少數開始時癥狀亦可不典型,可有意識障礙、限局性“微小型”驚厥、眼球運動障礙、肢體功能障礙等,癥狀起伏,時輕時重,多能存活,但易并發(fā)腦積水。新生兒硬膜下出血臨床表現與前面所談到的硬膜下出血相類似。原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臨床表現與出血量有關,輕微出血時可無任何癥狀與體征,僅有血性腦脊液;出血較多時,常于生后2——3天出現嗜睡、驚厥,可致出血后腦積水;大量出血較罕見,病情嚴重,生后不久即死亡。腦實質出血程度差異很大,大致可分為點片狀出血、早產兒多灶性腦實質出血及腦血管畸形所致腦實質出血:單純點片狀腦實質出血臨床無明顯的神經系統(tǒng)癥狀,一般不會留下神經系統(tǒng)的嚴重問題;早產兒多灶性腦實質出血多發(fā)生在孕周和出生體重很小的早產兒,臨床神經系統(tǒng)異常表現明顯,預后不良,結局是多灶性腦組織液化;腦血管畸形所致腦實質出血多為突發(fā),預后與出血灶部位、大小、周圍組織受壓水腫程度、治療狀況均有關。小腦出血可因壓迫腦干而出現四肢癱瘓、呼吸淺表、反復窒息發(fā)作等,短時間內死亡。
以上就是“新生兒顱內出血的患兒會有哪些臨床表現?”的全部內容啦,以上信息由醫(yī)學教育網小編匯總,更多信息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護士資格考試欄目!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