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頭皮靜脈穿刺的技巧
1.1 穿刺前的準備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讓患兒平臥,囑咐家長摁住患兒膝關節(jié),另一家長雙手繃緊患兒的頭皮,雙臂輕壓、夾患兒的雙肩使其相對固定,另備一條長能足夠纏繞患兒頭部一圈的膠布,為了防止粘患兒的頭發(fā)兩端留余10 cm將中間的大部分對折粘在一起即可。
1.2 小兒頭皮靜脈特點 小兒頭皮靜脈豐富淺顯易見,血管呈網狀分布,血液可通過側支回流故順行和逆行進針均不影響回流。額正中靜脈粗、直、不滑動、易固定又便于固定,不影響患兒活動,便于保溫,一般為首選;額淺靜脈及顳淺靜脈淺、直,暴露明顯、不滑動,因血管較細,穿刺技術難度大;耳后靜脈稍粗,但皮下脂肪厚,不易掌握進針深淺度,且不好護理;顱骨縫間靜脈較粗、直,但易滑動。
1.3 選擇合適的頭皮靜脈,盡量避開骨隆突處 前額正中靜脈、額淺靜脈、顳淺靜脈一般為5°~15°,進入皮內后,平行向前刺入,見回血,即可固定。耳后靜脈、眶上靜脈為15°~30°。小兒頭顱沿額縫、冠縫、矢狀縫、人字縫均有靜脈走行,穿刺時摸清骨縫,進針角度30°~60°。對不太清晰或者不清晰的血管,用指尖順靜脈走向探摸,體會血管走向、深淺、粗細、滑動度,然后穿刺。要領是針頭斜面進入皮下后,向前向下由淺到深緩緩進針刺入,見回血,即可固定。護士要輕、穩(wěn)、慢、準,選擇自己認為有把握的血管。當患兒哭鬧時,因靜脈回流壓力上升,頭皮靜脈血管會有1次短暫充盈過程,這時應巧妙地抓住時機,順利完成穿刺。
1.4 做好家長的工作 取得家長的配合,固定好患兒,不讓其身體扭動。
1.5 根據靜脈的深淺度采取適宜的力度 一般肉眼看到的血管比較淺,而看不到、憑手感摸到的血管比較深。頭皮靜脈穿刺時,未用止血帶,該靜脈管壁兩端無壓力差,靜脈回心血流無阻力。因此,頭皮靜脈穿刺回血較四肢靜脈慢、少。所以當覺得針已進入血管,穿刺有空虛感,而不見回血時,不要急于拔出針頭,應該停下等一等,或捏一下輸液器下段的橡膠軟管或者改變針頭的位置、角度一般就可見回血。
1.6 固定針頭要點 穿刺成功見回血,及時固定針頭是非常重要的,穿刺成功后,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針柄,用3條~4條膠布固定,頭皮針繞圈后用1條膠布固定,頭皮針繞圈范圍要適宜,過大容易在輸液過程中被牽拉或碰掉,過小易折,造成阻塞。要特別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點周圍毛發(fā),以利于膠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兒因哭鬧或應用退熱藥物引起頭部多汗而影響膠布固定時,可用頭圍固定法固定于穿刺點所粘膠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膠布脫落。常規(guī)固定的時候一定注意雙手的配合,右手拿膠布左手手指配合粘貼,而且盡量將膠布集中粘貼,固定好后再將長的膠布繞頭固定,根據情況可直接固定或者交叉固定在針頭上面的膠布上。
1.7 穿刺中還應注意的幾點 將輸液管調節(jié)器向上移至滴壺下,因調節(jié)器離滴壺越近,輸液管內的壓力越小,回血率越高;血管分叉處慎穿,可在離血管稍遠處進針,進針后針頭達血管分叉處停;用手指稍用力觸摸血管,移開手指后血管看上去仍發(fā)青藍且較直的可選用。如果用手指摸去,模糊不見了的血管不可用;橫向的血管也可穿刺。傳統(tǒng)的穿刺方向是向心方向穿刺。因為小兒頭皮血管是呈網狀分布,向左向右都能流通,所以在穿刺方向上向哪個方向穿都能順利滴藥,對已經穿刺過的血管,可在穿刺點前方進針,如果這條血管的后方或側方有分叉血管且彈性好,可調轉針頭方向穿刺。液體不經過已穿刺針眼,不容易滲漏。
1.8 心理因素的影響 穿刺中護士要保持沉著、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醫(yī)學教育網整理,才能減少失敗率。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成功與否不僅僅取決于技術水平,也受心理、不良情緒、周圍環(huán)境的干擾和影響,必要時可請家長避開。
1.9 點滴不暢的原因 針尖在血管里,但滴數不暢時,存在以下幾方面原因:針尖緊貼血管壁,針柄下墊棉簽固定即可;輸液瓶內壓力低,抬高輸液架;保持患兒安靜,不讓其哭鬧;不存在其他原因時,穿刺針頭斜面朝下固定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