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植物形態(tài):落葉喬木。羽狀復葉互生;小葉5~9,對生,卵形、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6~15cm,寬3~6cm,先端尖,全緣。核果近球形,外果皮肉質,綠色;內果皮骨質,堅硬,有不規(guī)則的淺溝。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于較濕潤的肥沃肥沃土壤中,多栽培于平地或丘陵地帶。主產河北、北京、山西、山東。
采制:9~10月采收果實,除去肉質果皮,敲破果殼取出種子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性狀:完整種子類球表,由兩片呈腦狀的子葉構成,直徑1~3cm,凹凸不平,表面淡棕色或深棕色,種皮菲薄,有深色脈紋,一端有三角狀突起的胚根,大多破碎成 規(guī)則塊狀,乳白色或黃白色,富油質。味微香甜;種皮微澀。
化學成分:含脂肪油,主成分為亞油酸、油酸、亞麻酸的甘油酯;另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α-及γ-維生素E、維生素B2.
性味:甘、澀、平。
功用:殺蟲,緩瀉:用于絳蟲。因兼有緩瀉作用,促進排蟲,故可單味應用。亦可用于蛔蟲、蟯蟲、鉤蟲、姜片蟲等。
用法:15~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