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①針對病原微生物,作為控制菌斑微生物的輔助手段。由于有下列情況存在,需使用抗菌藥物作為機械治療的補充:
A.對于深牙周袋、窄而深的骨下袋以及后牙根分叉區(qū)病變等感染部位,器械不易到達,難以徹底清除患處的菌斑細菌,需輔助用藥。B.對于侵入牙周組織內的微生物,需用藥物治療。C.口腔內其他部位如舌背、頰黏膜及扁桃體等處的微生物可再定植于牙周袋,可致疾病的復發(fā)。D.對牙周病的易感者,在機械治療后于牙周袋內施用抗菌藥物,有助鞏固療效、防止復發(fā)。E.牙周組織的急性感染需醫(yī).學教育網搜集要給予全身或局部的藥物治療。F.伴有糖尿病、HIV感染、風濕性心臟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需在檢查和治療時預防用藥。G.對于暫時不能行使口腔衛(wèi)生措施者,用化學制劑含漱,以預防或減少菌斑的形成。但不宜長期依賴藥物。
?、谡{節(jié)宿主的防御機能:牙周病的發(fā)生,不僅與致病微生物有關,也與宿主對微生物的免疫反應過程和防御功能有關??赏ㄟ^使用化學藥物來調節(jié)宿主的防御功能,阻斷疾病的發(fā)展。
2、牙周病藥物治療的原則
①遵循循證醫(yī)學的原則,合理使用藥物。一般情況下,牙齦炎和輕、中度的牙周炎不應使用抗菌藥物。藥物治療應主要用于重度牙周炎患者、對常規(guī)牙周治療反應不佳的患者及侵襲性牙周炎患者,必要時可以選擇聯(lián)合用藥。
②用藥前應清除菌斑、牙石,“攪亂”生物膜的結構。
?、塾嗅槍π缘赜盟帯M量作細菌學檢查及藥敏試驗,有針對性地選擇窄譜的抗菌藥物。
?、鼙M量采用局部給藥途徑,以避免和減少耐藥菌株和毒副作用的產生。對于那些用于全身嚴重感染的強效抗菌藥物,盡量不用于治療牙周炎,以保護這些藥物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