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手機網(wǎng)
社區(qū)護理學職稱

社區(qū)護理學職稱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med66_cdel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社區(qū)護理職稱考試 > 主管復習資料 > 正文

肌肉注射要點

2017-10-27 16:53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肌肉注射要點是社區(qū)主管護師考試需要了解的知識點,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了相關資料,便于各位同學復習備考!

1.注射體位

可取坐位或臥位。

(1)臥位:臀部肌內(nèi)注射時,為使局部肌肉放松,減輕疼痛與不適,可采以下姿勢:

側(cè)臥位: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彎曲。

俯臥位:足尖相對,足跟分垂,頭偏向一側(cè)。

仰臥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采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較為方便。

(2)坐位:為門診病人接受注射時常用體位。可供上臂三角肌頭,如注射用藥為油劑或混懸液,需備較粗的針頭;按醫(yī)囑備藥液。

2.注射部位

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為臀大肌,其次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側(cè)肌及三角肌。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對注射部分的精確定位。

臀大肌注射定位:十字法:從臀裂頂點向左或右劃一水平線,從髂嵴最高點向下做一垂直平分線,將臀部分為四個象限,其中外上象限避開內(nèi)角為注射區(qū)。連線法:從髂前上棘到尾骨連線的外三分之一為注射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該處血管、神經(jīng)分布較少,且脂肪組織較薄,使用日趨廣泛,定位方法有兩

a.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別置于骼前上棘和髂嵴下緣處,在髂嵴、食指、中指之間構(gòu)成一個三角形區(qū)域。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構(gòu)成的角內(nèi)。

b.骼前上棘外側(cè)三橫指處。病兒應以其手指的寬度為標準。

股外側(cè)肌注射定位:位置為大腿中段外側(cè):一般成人可取髖關節(jié)下10cm至膝上10cm的一段范圍,該處大血管、神經(jīng)干很少通過,且部位較廣,可供多次注射。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上臂外側(cè),肩峰下2~3橫指處。此處肌肉較臀部肌肉薄,只能做小劑量注射。

3.作用原理

藥品溶于組織液后,進入毛細血管網(wǎng)再匯入靜脈或者直接進入小靜脈或者進入淋巴液再匯入大靜脈,隨靜脈血入右房,再入右室,經(jīng)肺循環(huán)后回到左房,再左室,進入體循環(huán),到達肝臟,代謝出活性成分,再隨血流達到全身或病灶。若不需代謝即有活性,就不需進入肝臟就能直接到全身。

4.操作程序

(1)備齊用物排攜床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

(2)幫助病人取適當體位,用2%碘酒和70%乙醇或單獨用3%絡合碘消毒皮膚,待干。

(3)排盡抽取藥物之注射器內(nèi)空氣。

(4)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開皮膚,右手持針如握筆姿勢,以中指固定針栓。針頭和注射部位程mp,快速刺入肌肉內(nèi),一般進針約2.5~3cm(針頭的2/3,消瘦者及病兒酌減)。

(5)松開左手,抽動活塞,如無回血,固定針頭,注入藥物。注射畢,以干棉簽按壓進針處,同時快速拔針。

(6)幫助病人臥于舒適體位。清理用物。

在肌肉注射中應注意下列問題:

(1)需要兩種藥液同時注射,應注意配伍禁忌。

(2)回抽無回血時,方可注入藥物。

(3)注射部位適合于個體。2歲以下嬰幼兒不宜選用臀大肌注射,應選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幼兒在未能獨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發(fā)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損傷坐骨神經(jīng)的危險。

(4)定位準確,尤其是臀大肌注射應避免損傷坐骨神經(jīng)。

(5)切勿將針頭全部刺入,以防針頭從銜接處折斷。一旦針頭折斷,保持局部及肢體不動,迅速用血管鉗夾住斷端拔出。如斷端全部進入肌肉,則行手術取出。

(6)需要長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經(jīng)常更換,以防局部形成硬結(jié),若出現(xiàn)硬結(jié),則可采取熱水袋或熱濕敷、理療等處理。

5.兒童護理

肌肉注射是小兒患病時常用的一種給藥方法。一般常用于藥物不宜口服、病兒不能口服藥物,或根據(jù)病情需要快速藥物效果的時候。一般情況下,肌肉注射雖然由護士執(zhí)行,但作為家長也應該協(xié)助做好護理工作。

(1)對懂事的孩子,應給予說明打針的必要性,讓孩子勇敢地接受,尤其應給孩子以同情安慰,消除緊張害怕心理,減少不良反應。

(2)協(xié)助護士做好注射前的三查三對工作,務必做到準確無誤。

(3)如藥物在使用前需作過敏試驗,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有無異?;虿贿m。如有無胸悶、氣短、呼吸不暢、蒼白、青紫或煩躁不安,以便及時報告醫(yī)護人員,立即采取相應措施。

(4)肌注過程中,對嬰幼兒要固定好,不讓其掙扎亂動,以免弄斷針頭。

(5)注射后不要立即離開,應停留在醫(yī)院觀察15分鐘左右。

(6)肌注后應讓孩子休息一段時間,不要作劇烈的跑動。肌注后如孩子訴說打針部位疼痛,走動不便,要嚴密觀察。必要時到醫(yī)院請醫(yī)生檢查。

(7)肌注后藥物引起的局部硬塊,可用熱敷或艾條促其吸收。

相關資訊
編輯推薦
    題庫軟件
    社區(qū)護理職稱考試題庫軟件(中/高級別)
    社區(qū)護理職稱考試題庫軟件

    題庫軟件:熱賣中

    題庫設計緊扣考試大綱、考試教材、考試科目。符合社區(qū)護理職稱考試題型與考試科目,考試資料豐富,免費試用。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