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關于人體內的鐵代謝是怎樣的呢? ”,想必各位考生比較關心,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整理詳細內容如下,供各位考生參考學習:
人體正常含鐵量成年男性約為50mg/kg體重,女性約35mg/kg。主要存在于血紅蛋白(約占67%); 其次為網狀內皮細胞和肝細胞(約占27%); 其余少部分存于肌紅蛋白和各種含鐵的酶; 在血漿中與運鐵蛋白結合的鐵則僅占0.1%。存于網狀內皮細胞和肝細胞的鐵,有鐵蛋白和含鐵血黃素兩種形式,稱為儲存鐵。血漿內亦有微量鐵蛋白,其濃度與儲存鐵的量成正比,也與血漿鐵相平衡。
每日飲食約含鐵10——15mg,腸道的吸收率約為5——10%。動物性食物中的鐵易被吸收;而維生素C和肉類、肝等食物能促進植物中鐵的吸收。但受磷酸、草酸鹽、谷類中的植酸鹽及胰液等抑制。
在胃內食物經消化將鐵釋出,結合為高分子絡合物三價膠狀Fe(OH)3,與鹽酸作用后成為FeCl3,使鐵保持在可溶狀態(tài),再經維生素C等還原物質將三價鐵還原成二價鐵,然后主要在十二指腸和空腸上段被吸收,其余在小腸各段吸收小量。鐵吸收量與腸粘膜量成對數直線關系,受體內鐵貯存量、貯存鐵狀態(tài)及造血速度所影響,當鐵貯存量減少或骨髓造血速度增加,則腸粘膜吸收鐵的速度增快。鐵被腸粘膜上皮細胞攝取后,一部分進入血流,二價鐵被氧化成三價鐵與β1球蛋白結合成運鐵蛋白為轉遞形式; 另一部分則以鐵蛋白的形式存于腸粘膜等細胞中,隨細胞更新而脫落,對鐵儲存量的調節(jié)有一定作用。
正常血漿轉運鐵蛋白濃度女性約60——173μg/dl,男性76——158μg/dl。血漿中能與鐵結合的β1球蛋白的總量稱為總鐵結合力,正常男性為249——387μg/dl,女性為204——429μg/dl。血清轉運鐵蛋白/總鐵結合力×100=轉運鐵蛋白飽和度(%),正常值為33——35%。運鐵蛋白于血漿與血管外間隙循環(huán),與體細胞進行鐵交換,主要供給骨髓造血; 在骨髓造血組織中與網織細胞特異受體結合,進入發(fā)育中的紅細胞,參與血紅蛋白的合成。衰老紅細胞破壞后,貯存于脾臟、骨髓等網狀內皮系統的鐵以鐵蛋白的形式運至肝細胞,然后由運鐵蛋白再帶至骨髓進行造血,循環(huán)往復使用。每日的交換量約為20mg。
體內鐵每日損失量很小,主要從腸粘膜上皮細胞脫落經糞便排出,少量經皮膚上皮脫落排出。男性約每日0.5——1mg,行經婦女平均每日約2mg; 妊娠期平均每日約3mg。可據此而得出成人每日鐵的需要量。
備考神器:
以上“關于人體內的鐵代謝是怎樣的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 知識點、考試經驗、考試動態(tài)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血液病職稱輔導欄目!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