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手機網欄目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衛(wèi)生網校 > 醫(yī)學考研 > 醫(yī)學考研復習指導 > 正文

醫(yī)學考研:心力衰竭的分類

2019-07-24 13:47 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考研:心力衰竭”相信是很多參加醫(yī)學考研的朋友比較關注的事情,為幫助學員朋友們了解,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內容如下: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指由于心臟的收縮功能和或舒張功能發(fā)生障礙,不能將靜脈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臟,導致靜脈系統(tǒng)血液淤積,動脈系統(tǒng)血液灌注不足,從而引起心臟循環(huán)障礙癥候群,此種障礙癥候群集中表現為肺淤血、腔靜脈淤血。根據心臟循環(huán)障礙癥候群的不同時期和不同程度。

病因: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動力學負荷過重、炎癥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損傷,造成心肌結構和功能的變化,最后導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

分類:

1、急性心力衰竭,是指急性發(fā)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異常所致的心肌收縮力降低、心臟負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驟降、肺循環(huán)壓力升高、周圍循環(huán)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環(huán)充血而出現急性肺淤血、肺水腫并可伴組織、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臨床綜合征,以左心衰竭最為常見。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礎上急性加重或突然起病,發(fā)病前患者多數合并有器質性心血管疾病,可表現為收縮性心衰,也可以表現為舒張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須緊急搶救。

2、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續(xù)存在的心力衰竭狀態(tài),可以穩(wěn)定、惡化或失代償。

臨床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乏力和液體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腫)。

1、急性心力衰竭

(1)早期表現

左心功能降低的早期征兆為心功能正常者出現疲乏、運動耐力明顯減低、心率增加15~20次/分,繼而出現勞力性呼吸困難、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高枕睡眠等;檢查可見左心室增大、舒張早期或中期奔馬律、兩肺底部有濕啰音、干啰音和哮鳴音,提示已有左心功能障礙。

(2)急性肺水腫

起病急,病情可迅速發(fā)展至危重狀態(tài)。突發(fā)的嚴重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煩躁不安并有恐懼感,呼吸頻率可達30~50次/分;頻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紅色泡沫樣痰;心率快,心尖部常可聞及奔馬律;兩肺滿布濕啰音和哮鳴音。

(3)心源性休克

1)低血壓持續(xù)30分鐘以上,收縮壓降至90mmHg以下,或原有高血壓的患者收縮壓降低≥60mmHg.

2)組織低灌注狀態(tài)①皮膚濕冷、蒼白和發(fā)紺伴紫色條紋;②心動過速>110次/分;③尿量明顯減少(<20ml/h),甚至無尿;④意識障礙,常有煩躁不安、激動焦慮、恐懼和瀕死感;收縮壓低于70mmHg,可出現抑制癥狀,逐漸發(fā)展至意識模糊甚至昏迷。

3)血流動力學障礙PCWP≥18mmHg,心臟排血指數(CI)≤36、7ml/s、m2(≤2、2L/min、m2)。

4)代謝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癥

2、慢性心力衰竭

(1)運動耐力下降引起的癥狀

大多數心力衰竭患者是由于運動耐力下降出現呼吸困難或乏力而就醫(yī),這些癥狀可在休息或運動時出現。同一病人可能存在多種疾病,因此,說清運動耐量下降的確切原因是困難的。

(2)體液潴留引起的癥狀

患者可出現腹部或腿部水腫,并以此為首要或惟一癥狀而就醫(yī),運動耐量損害是逐漸發(fā)生的,可能未引起患者注意,除非仔細尋問日常生活能力發(fā)生的變化。

(3)無癥狀或其他心臟病或非心臟病引起的癥狀

患者可能在檢查其他疾?。ㄈ缂毙孕募」K馈?a href="http://genyda.com/jibing/xinlvshichang/" target="_blank" title="心律失常" class="hotLink" >心律失常、或肺部或軀體血栓栓塞性疾?。r,發(fā)現心臟擴大或心功能不全表現。

正小保

以上是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的“醫(yī)學考研:心力衰竭”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醫(yī)學考研知識,請點擊醫(yī)學教育網。

報考指南
特別推薦
醫(yī)學教育網醫(yī)學書店
  • 老師編寫
  • 凝聚要點
  • 針對性強
  • 覆蓋面廣
  • 解答詳細
  • 質量可靠
  • 一書在手
  • 夢想成真
題庫軟件

題庫軟件:熱賣中

題庫設計緊扣考試大綱、考試教材、考試科目。符合考試題型與考試科目,考試資料豐富,免費試用。

  •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