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制劑的定義是什么?
外用制劑是指在制備過程中不經過人體消化道,而是直接應用于皮膚、黏膜表面或通過皮膚、黏膜吸收以達到局部治療作用或全身治療作用的一類藥物制劑。這類制劑的特點是使用方便、作用部位明確,可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和肝臟首過效應。
外用制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種類型:
1.溶液劑:如洗劑、擦劑等。
2.酊劑與醑劑(含酒精的液體)。
3.軟膏劑:油性或水溶性的基質中加入藥物制成半固體狀態(tài)的產品,適用于涂抹于皮膚表面。
4.糊劑:含有較高比例固體粉末的軟膏狀外用藥品。
5.凝膠劑:以凝膠為載體將藥物分散其中形成的半固體制劑。
6.貼膏(貼):具有粘性的背襯材料上涂布藥液或浸漬藥材制成,使用時直接貼附于患處。
7.氣霧劑與噴霧劑:通過壓力容器釋放成細小顆?;蛞后w噴射到皮膚表面。
在執(zhí)業(yè)中藥師考試中,了解和掌握外用制劑的定義、分類及其制備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