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藥學職稱《中醫(yī)基礎》重要考點小結!
關于“2022年中藥學職稱《中醫(yī)基礎》重要考點小結!”的內(nèi)容,有很多中藥學職稱考生都很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為大家整理如下:
一、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 | 適用病證 |
單用扶正 | 以正氣虛為主要矛盾而邪氣不盛的虛性病證 |
單用祛邪 | 以邪盛為主要矛盾而正氣未衰的實性病證 |
扶正與祛邪兼用 | 正虛邪盛,單扶正則易留邪,單祛邪則易傷正的病證 |
先祛邪后扶正 | 雖然邪盛正虛,但正氣尚能耐攻,或同時兼顧扶正反而會助邪的病證 |
先扶正后祛邪 | 正虛邪盛,以正虛為主的患者 |
二、標本先后
標本先后 | 適用病證 | 舉例 |
急則治標 | 標病急重,甚則影響本病的治療,則當先治其標病 | 臌脹腹水 大出血 |
緩則治本 | 病情緩和、病勢遷延、暫無急重病狀情況下,即應著眼于疾病本質的治療 | 肺癆咳嗽 急性熱病中后期 |
標本兼治 | 標病本病并重,或標本均不太急時,則當標本兼顧 | —— |
三、調整陰陽
調整陰陽 | 適用病證 | 病證分類 | 陰陽寒熱的關系 | 對應病證 | 治法 |
損其有余(實則瀉之) | 陰陽偏盛 | 陰偏盛 | 陰盛則寒 | 實寒證 | 治寒以熱 |
陽偏盛 | 陽盛則熱 | 實熱證 | 治熱以寒 | ||
補其不足(虛則補之) | 陰陽偏衰 | 陰偏衰 | 陰虛則熱 | 虛熱證 | 滋陰清熱 |
陽偏衰 | 陽虛則寒 | 虛寒證 | 溫陽祛寒 | ||
陰陽雙補 | 陰虛為主 | 治法:滋陰佐以助陽 | 陽中求陰→求陰=補陰,佐以補陽 | ||
陽中求陰 | |||||
陽虛為主 | 治法:補陽佐以滋陰 | 陰中求陽→求陽=補陽,佐以滋陰 | |||
陰中求陽 |
四、正治與反治
治則 | 治法 | 治法用藥 | 適應證 | 適應證分類 |
正治(逆治) | 寒者熱之 | 寒性病證出現(xiàn)寒象,用溫熱方藥進行治療 | 實寒證 | 表寒證用辛溫解表藥 |
里寒證用辛熱溫里藥 | ||||
熱者寒之 | 熱性病證出現(xiàn)熱象,用寒涼方藥進行治療 | 實熱證 | 表熱證用辛涼解表藥 | |
里熱證用苦寒清熱藥 | ||||
虛則補之 | 虛損性病證出現(xiàn)虛象,用補益扶正的方藥進行治療 | 虛證 | 陽虛用溫陽益氣法 | |
陰虛用滋陰養(yǎng)血法 | ||||
實則瀉之 | 實性病證出現(xiàn)實象,用攻逐祛邪的方藥進行治療 | 實證 | 瘀血內(nèi)阻證用活血化瘀法 | |
痰熱壅滯證用清熱化痰法 | ||||
反治(從治) | 熱因熱用 | 用溫熱性質的藥物治療假熱癥狀的病證 | 真寒假熱證 | |
寒因寒用 | 用寒涼性質的藥物治療假寒癥狀的病證 | 真熱假寒證 | ||
通因通用 | 用通利祛邪的藥物治療有實性通瀉癥狀的病證 | 真實假虛證 | ||
塞因塞用 | 用補益的藥物治療有虛性閉塞不通癥狀的病證 | 真虛假實證 |
五、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 | 原則/因素 | 臨床應用 |
因時制宜 | 用寒遠寒 | 秋冬季節(jié),氣候由涼變寒,陰盛陽衰,人體腠理致密,陽氣內(nèi)斂,本質上并非大熱之證,應當慎用寒涼藥物,以防傷陽 |
用涼遠涼 | ||
用溫遠溫 | 春夏季節(jié),氣候由溫漸熱,陽氣升發(fā),人體腠理疏松開泄,即使患外感風寒,不宜過用辛溫發(fā)散藥物,以免開泄太過,耗氣傷陰 | |
用熱遠熱 | ||
因地制宜 | - | 西北嚴寒地區(qū),如有外感風寒,用辛溫解表藥量較重,常用麻桂等藥物 |
東南溫熱地區(qū),如有外感風寒,用辛溫解表藥量較輕,多用荊防等藥物 | ||
因人制宜 | 年齡 | 老年人生機減退,氣血虧虛,患病多虛證,用藥量比青壯年輕 |
小兒生機旺盛,氣血未充,臟腑嬌嫩,病情變化較快,忌投峻攻,少用補益,用藥量宜輕 | ||
性別 | 男女性別不同,各有生理特點,用藥也有差異 | |
體質 | 體質不同,治療用藥常不同。另情志因素、生活習慣等,在診治時也需考慮 |
推薦閱讀:
以上“2022年中藥學職稱《中醫(yī)基礎》重要考點小結!”由醫(yī)學教育網(wǎng)為大家整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資訊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