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鑒定學:臭牡丹的中藥鑒定內(nèi)容具體是怎樣的?
2020年的中藥學職稱考試備考正在進行中,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復習備考,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了臭牡丹的中藥鑒定內(nèi)容要點如下,請各位中藥學職稱考生仔細查看。
【來源】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的帶根全株或干燥地上部分。
【產(chǎn)地分布】生于曠野、荒坡、溝邊及林緣。分布于河北、河南、陜西、山西、湖南、湖北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花開時采收,去除雜質,切段。
【藥材性狀】根表面灰棕色,縱溝紋明顯。莖呈圓柱形,直徑3~12毫米。外表皮灰棕色至灰褐色,具隆起的皺紋,皮孑L明顯突起,點狀或縱向延長,節(jié)處可見明顯的葉柄痕,呈凹點狀。質硬,不易折斷;切斷面皮部棕色,菲薄,木質部灰黃色,髓部白色,有光澤。氣微,味淡。葉多皺縮,破碎,紙質。完整葉片展平后呈寬卵形,長9~19厘米,寬6~1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截形或心形。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疏被短柔毛,下表面色稍淡,無毛或僅脈上有毛,基部脈腋處可見黑色疤痕狀的腺體,邊緣有鋸齒。葉柄黑褐色,長3~6厘米,彎曲,有縱皺紋。無臭,味淡。
【性味歸經(jīng)】性平,味苦、辛。歸心經(jīng)、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
【功效與作用】祛風除濕,平肝潛陽,消腫解毒。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用量10~15克,水煎服,鮮用30~60克。用于癰疽、疔瘡、乳腺炎、關節(jié)炎、濕疹、牙痛、痔瘡、脫肛、子宮脫垂。治療濕疹及定位性藥疹:將莖葉曬干研粉,用時將藥粉夾于單層紗布內(nèi),以溫開水浸濕,敷于患處,每日1次。
【主要成分】葉含生物堿。莖葉含乳酸鎂、琥珀酸、茴香酸和香草酸等成分。水煎醇提取物及其總生物堿具有增強子宮收縮力的作用。現(xiàn)代藥理實驗結果表明,臭牡丹的鮮莖葉1~1.5千克,切碎,投入糞坑中,能殺滅蛆蟲。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藥鑒定學:臭牡丹的中藥鑒定內(nèi)容”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中藥學職稱考試相關資訊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中藥學職稱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