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主講:網校老師 6月11日19:00-21:30
詳情主講:網校老師 6月12日19:00-21:00
詳情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為了幫助大家了解,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1)主血脈 心主血脈,包括主血和主脈兩個方面:全身的血,都在脈中運行,依賴于心臟的搏動而輸送到全身,發(fā)揮其濡養(yǎng)的作用,故《素問·五臟生成篇》說:“諸血者,皆屬于心”。脈,即血脈,又可稱經脈,為血之府。脈是血液運行的通道,脈道的通利與否,營氣和血液的功能健全與否,直接影響著血液的正常運行,故《靈樞·決氣》說:“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由此可見,《素問·痿論》所說的“心主身之血脈”和《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所說的 “心者,其充在血脈”,是針對心臟、脈和血液所構成的一個相對獨立系統(tǒng)而言。這個系統(tǒng)的生理功能,都屬于心所主’,都有賴于心臟的正常搏動。因此,心臟的搏動是否正常,是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心臟的正常搏動,在中醫(yī)學理論上認為主要依賴于心氣。心氣充沛,才能維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脈內正常地運行,周流不息,營養(yǎng)全身,而見面色紅潤光澤,脈象和緩有力等外在的表現(xiàn)。血液的正常運行,也有賴于血液本身的充盈。如果血衰少,血脈空虛,同樣也能直接影響心臟的正常搏動和血液的正常運行。所以,血液的正常運行,必須以心氣充沛,血液充盈和脈道通利為其最基本的前提條件。如果心氣不足、血液虧虛、脈道不利,勢必形成血流不暢,或血脈空虛,而見面色無華,脈象細弱無力等外在表現(xiàn),甚則發(fā)生氣血瘀滯,血脈受阻,而見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區(qū)憋悶和刺痛,以及脈象結、代、促、澀等外在表現(xiàn)。
(2)主神志 心主神志,即是心主神明,或稱心藏神。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神,是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如整個人體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語、應答、肢體活動姿態(tài)等,無不包含于神的范圍。換句話說,凡是機體表現(xiàn)于外的“形征”,都是機體生命活動的外在反映,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神氣”?!端貑?middot;移精變氣論》說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就是指這種廣義的神。狹義的神,即是心所主之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由于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不僅僅是人體生理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一定條件下,又能影響整個人體各方面生理功能的協(xié)調平衡,所以《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鹅`樞·邪客》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是大腦的生理功能,即大腦對外界事物的反映。這早在《內經》已有明確的論述。但在中醫(yī)學臟象中則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不僅歸屬于五臟,而且主要歸屬于心的生理功能?!鹅`樞·本神》說:“所以任物者謂之心”。任,是接受、擔任之義,即是具有接受外來信息的作用。古人之所以把心稱作“五臟六腑之大主”,是與心主神明的功能分不開的。所以張介賓在《類經》中指出:“心為臟腑之主,而總統(tǒng)魂魄,并該意志,故憂動于心則肺應,思動于心則脾應,怒動于心則肝應,恐動于心則腎應,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又說:“情志之傷,雖五臟各有所屬,然求其所由,別無不從心而發(fā)”。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雖可分屬于五臟,但主要歸屬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因此,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正常,則精神振奮,神志清晰,思考敏捷,對外界信息的反應靈敏和正常。如果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異常,即可出現(xiàn)精神意識思維的異常,而出現(xiàn)失眠、多夢、神志不寧,甚至譫狂;或可出現(xiàn)反應遲鈍、健忘、精神萎頓,甚則昏迷,不省人事等臨床表現(xiàn)。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中醫(yī)內科主治醫(yī)師考試資訊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
主講:網校老師 6月11日19:00-21:30
詳情主講:網校老師 6月12日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