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中醫(yī)外科職稱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med66_cdel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外科職稱 > 主治醫(yī)師資料 > 正文

關于腋癰的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方式是什么?

2020-06-16 17:31 醫(yī)學教育網
|

關于腋癰的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方式是什么?快來跟小編看看自己有沒有掌握吧!

診斷

臨床表現:初起腋窩部多暴腫,皮色不變,灼熱疼痛,同時上肢活動不利,伴惡寒發(fā)熱、納差。若腫痛日增,寒熱不退,經1—14天腫塊中央變軟,皮色轉紅,按之波動感明顯,潰后膿出稠厚,腫消痛止,容易收斂。如潰后流膿不盡,腫勢不退,多因潰口太小,或因潰口位置偏高,引起袋膿,以致引流不暢,影響愈合,甚或導致瘺管形成。

輔助檢查:血常規(guī)示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比例可增高。

鑒別診斷

腋疽 初起結塊推之可動,疼痛不甚,化膿需3個月;潰破后膿水稀薄夾有敗絮樣物質,收口緩慢;一般無全身癥狀。

辯證論治

治療原則

本病多因肝郁氣滯,郁久化火,氣郁痰火之邪阻滯腋窩經絡,氣滯血瘀而成癰。內治以清肝解郁、消腫化毒為主;外治注意低位引流,必要時加用墊棉法,以促進早日愈合。

證治分類

內治法

肝郁痰火證

證候:腋窩腫脹、疼痛,上肢活動不利;伴發(fā)熱,心煩,頭痛,口苦咽干,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弦滑數。

治法:清肝解郁,解毒消腫。

方藥:柴胡清肝湯加減。

常用藥:川芎、當歸、白芍、生地黃、柴胡、黃芩、山梔、天花粉、防風、牛蒡子、連翹、甘草、瓜蔞、枳殼。

外治法

1.初起用金黃膏,或金黃散以冷開水調成糊狀外敷。熱盛者,可用玉露膏或玉露散外敷,或太乙膏外敷,摻藥均可用紅靈丹或陽毒內消散。

2.成膿宜切開排膿,以得膿為度。

3.潰后先用藥線蘸八二丹插入瘡口,3——5日后改用九一丹,外蓋金黃膏或玉露膏。待腫勢消退十之八九時,改用紅油膏蓋貼。膿腐已盡,見出透明淺色黏液時,改用生肌散、太乙膏;或生肌白玉膏或生肌玉紅膏蓋貼。

4.有袋膿者,可先用墊棉法加壓包扎,如無效可擴創(chuàng)引流。

備考神器:中醫(yī)外科主治醫(yī)師題庫+考前點題卷+考前備考卷

以上就是“關于腋癰的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方式是什么?”的全部內容啦,以上信息由醫(yī)學教育網小編匯總,更多信息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中醫(yī)外科學職稱考試欄目!

編輯推薦:

癰的病理改變、臨床表現及治療措施是怎樣的?

如何對患有疫疔的病人診斷與鑒別診斷?

爛疔的辯證論治及預防調護是什么樣的?

紅絲疔病的概述、診斷與鑒別診斷介紹

手足部疔瘡的辨證論治及預防調護是什么樣的?

相關資訊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題庫軟件
中醫(yī)外科學職稱考試題庫軟件(初/中/高級)
中醫(yī)外科學職稱考試題庫軟件(初/中/高級)

題庫設計緊扣考試大綱、考試教材、考試科目。符合衛(wèi)生高級職稱考試題型與考試科目,考試資料豐富,免費試用!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