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臨床醫(yī)學檢驗職稱考試復習備考迫在眉睫,你復習的怎么樣了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知識點,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隨著獲得高等真核生物更多的遺傳信息,人們將會發(fā)現(xiàn)有更多的酵母基因與高等真核生物基因具有同源性,因此酵母基因組在生物信息學領域的作用會顯得更加重要,這同時也會反過來促進酵母基因組的研究。與酵母相比,高等真核生物具有更豐富的表型,從而彌補了酵母中某些基因突變沒有明顯表型改變的不足。下面將要提到的例子正說明了酵母和人類基因組研究相互促進的關系。人類著色性干皮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皮膚疾病,極易發(fā)展成為皮膚癌。早在1970年 Cleaver 等就曾報道,著色性干皮病和紫外線敏感的酵母突變體都與缺乏核苷酸切除修復途徑(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有關。1985年,第一個NER途徑相關基因被測序并證實是酵母的RAD3基因。1987年,Sung 首次報道酵母Rad3p能修復真核細胞中DNA解旋酶活力的缺陷。1990年,人們克隆了著色性干皮病相關基因xPD,發(fā)現(xiàn)它與酵母NER途徑的RAD3基因有極高的同源性。隨后發(fā)現(xiàn)所有人類NER的基因都能在酵母中找到對應的同源基因。重大突破來源于1993年,發(fā)現(xiàn)人類xPBp和xPDp都是轉錄機制中RNA聚合酶II的TFIIH復合物的基本組分。于是人們猜測xPBp和xPDp在酵母中的同源基因(RAD3和RAD25) 也應該具有相似的功能,依此線索很快獲得了滿意的結果并證實了當初的猜測。
酵母作為模式生物的作用不僅是在生物信息學方面的作用,酵母也為高等真核生物提供了一個可以檢測的實驗系統(tǒng)。例如,可利用異源基因與酵母基因的功能互補以確證基因的功能。據(jù) Bassett 的不完全統(tǒng)計,到1996年7月15日,至少已發(fā)現(xiàn)了71對人類與酵母的互補基因。
以上知識由小編為大家提供,想了解更多醫(yī)學考試相關內(nèi)容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