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簡介】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收,去雜質(zhì),鮮用或曬干。
【性味與歸經(jīng)】淡,平。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利濕。用于腹痛瀉泄,感冒咳嗽,皮膚風疹;外用治眼結(jié)膜炎,瘡癤腫毒。
【用法與用量】0.3~1兩。外用適量,鮮草搗爛塞鼻或敷患處。
【藥理作用】粟米草地上部分對黃瓜芽枝霉有抗真菌作用,其有效成分為粟米草精醇A。粟米草精醇A尚有較強的殺精干作用,當其濃度為0~300μg/ml時,對精子的運動和生存力有劑量和時間相關性作用,在300μg/ml時達最大作用。粟米草精醇A與精子共孵60min后,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被抑制,精子膜脂質(zhì)過氧化明顯增強,在電鏡下可見精子頭和尾區(qū)的膜明顯損害,精子頂體膜顯著腫脹和破壞。本植物的皂甙提取物對攀鱸(Anabas testudineus)的致死濃度為151.36×l0,在亞致死濃度(50×l0)時,能使攀鱸鰓上皮腫脹,毛細血管收縮,鰓上皮微水孔封閉,最后可使魚窒息而死亡。
【備注】(1)同屬植物簇花粟米草(米碎草、圓根草)Mollugo oppositifolia L.[M. spergula L.]與上種同等入藥。
【考證】本品始載于《植物名實圖考》,云:"粟米草,江西田野中有之。鋪地細莖似篇蓄而瘦,有節(jié);三四葉攢生一處;梢端時間開小黃花如粟,近根色淡紅;根亦細韌。"根據(jù)以上記載及其附圖,所述與今粟米草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