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現狀況經多年野外實地調查及訪問發(fā)現,胡豆蓮在金佛山的分布區(qū)域極為狹窄,數量相當稀少,以前僅在茶沙、廟壩的溝谷中有發(fā)現。近20年來,其分布區(qū)域和數量又急劇銳減,現在茶沙幾乎已絕跡,僅在廟壩還有少量殘存,在整個金佛山保護區(qū),其資源已處于極度瀕危狀態(tài)。
在1997年和1999年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中,胡豆蓮被收錄為二級保護種(《中國植物紅皮書》(第一批)將其例入三級保護種),可見其在全國的資源量也較為稀少。
瀕危原因 胡豆蓮種群數量的不斷下降說明其瀕危狀況仍在進一步加劇。種群數量下降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直接或間接影響胡豆蓮種群退化、資源衰竭的因素,可大致分為內因和外因兩大類:
內在因素 主要歸結于繁殖能力低下及生長緩慢。胡豆蓮在野外依靠種子繁殖,在自然條件下,胡豆蓮受陰濕的環(huán)境影響,傳粉效率和結籽率都很低,其較差的種子萌發(fā)力,使種子一幼苗轉化率也低,再加上其生長緩慢,嚴重制約了種群的擴大。
外在因素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對胡豆蓮生境的破壞。近年來人們對森林的破壞,使?jié)穸?、光照及土壤肥力等環(huán)境因素改變,導致了胡豆蓮生境惡化,進而使其繁殖能力和生活能力下降,限制了種群的生存發(fā)展。如廟壩生長在竹林下的胡豆蓮,就是在20世紀80年代溝谷中的森林被破壞后,南川鐮序竹沿溝底向上急速擴展,直接覆蓋了原胡豆蓮的生長地,在這種密不透光的竹林下,雖能勉強生長,但卻幾乎不能繁殖。
其次就是人們的毀滅性采集。由于胡豆蓮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當地人長期以來便是見一株采一株,使得野生資源急劇下降。
保護對策 根據胡豆蓮的資源現狀及瀕危原因,擬提出以下對策:
加強保護和宣傳 通過調查研究,制定科學的保護規(guī)劃和法規(guī),借助媒體加強宣傳保護自然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特別是保護珍稀瀕危物種對人類的重要意義,提高人們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的意識,對那些破壞資源、采集保護物種的違法行為進行嚴懲上。
就地保護
近兩年來,開展了胡豆蓮野生變家種初步研究工作,通過研究發(fā)現,胡豆蓮的扦插成活率較高,可以通過就地扦插繁殖的方法擴大其種群。
加強相關研究
通過對胡豆蓮的生物生態(tài)學特性、生理、生化、人工種植等全面深入研究,可以保證制訂的保護規(guī)劃和政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為遷地保護和資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