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機制:替比夫定為天然胸腺嘧啶脫氧核苷的自然L型對應(yīng)體,是人工合成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類抗乙肝病毒(HBV)DNA多聚酶藥物。替比夫定在細胞激酶的作用下被磷酸化為有活性的代謝產(chǎn)物-腺苷,腺苷的細胞內(nèi)半衰期是14小時。替比夫定5’-腺苷通過與HBV天然底物胸腺嘧啶的5’-腺苷競爭,從而抑制HBV DNA多聚酶的活性;通過整合到HBV DNA中造成乙肝病毒DNA鏈延長的終止,從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復(fù)制。替比夫定同時抑制乙肝病毒DNA第一鏈和第二鏈的合成。替比夫定5’-腺苷濃度<=100um時不會抑制人體細胞DNA多聚酶,濃度<=10um時未觀察到明顯的細胞線粒體毒性。
抗病毒作用:在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鴨肝細胞中和HBV病毒表達的人類肝細胞株2.2.15中觀察替比夫定的抗病毒作用,結(jié)果為:替比夫定抑制50%病毒DNA復(fù)制的濃度(IC50)在兩類細胞系統(tǒng)中為0.2um左右。在細胞培養(yǎng)中,替比夫定的抗病毒作用不被核苷類HIV逆轉(zhuǎn)靈酶抑制劑(NRTIs)--去羥肌苷Didanosin和司他夫定抵抗,而與阿德福韋聯(lián)用具有協(xié)同效果。替比夫定抗HIV-1病毒的作用低(EC50value>100um),但不抵抗阿巴卡韋、去羥肌苷、恩曲他濱、拉米夫定、司他夫定、泰諾福韋(Tenofovir)和齊多夫定。
耐藥性:對一項三期全球登記試驗(007 GLOBE study)中實際治療(as-treated)的分析發(fā)現(xiàn),接受替比夫定每天口陰600mg的患者52周后,血清中未發(fā)現(xiàn)可檢測的HBV DNA的比例為59%(252/430)和89%(202/227)。第52周,接受替比夫定治療的HbeAg陽性和HbeAg陰性患者血清中HBV DNA水平>=1000 copies/ml的比例分別為(34%)和19/227(8%)?;头治霭l(fā)現(xiàn)含有可擴增HBV病毒DNA而且治療超過16周(>=16 weeks)的HbeAg陽性和HbeAg陰性患者中出現(xiàn)一個或多個氨基酸替換和病毒學(xué)衰退(rtM204I,rtL80I/V,rtA181T,rtL180M,rtL229W/V)的比例分別是49/103和12/12。在46例發(fā)生變異的患者中,其中的34例中rtM204I替換是最常發(fā)生的變異而且與病毒學(xué)批彈有關(guān)(>=1 log10超過最低點)。
交叉性耐藥性:核苷類抗乙肝病毒(HBV)藥物具有交叉耐藥的特點。替比夫定對rtM204V變異的HBV病毒的作用還沒有臨床試驗作參考。在細胞培養(yǎng)中,與阿德福韋酯耐藥有關(guān)的rtA181V變異的病毒對替比夫定的敏感度減低3到5倍;與阿德福韋酯耐藥有關(guān)的N236T變異的病毒對替比夫定仍然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