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手機網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類 > 中藥 > 正文

導赤散附注

2012-09-26 14:14 醫(yī)學教育網
|

本方為治心經火熱證的常用方,又是體現清熱利水養(yǎng)陰治法的基礎方。臨床應用以心胸煩熱,口渴,口舌生瘡或小便赤澀,舌紅脈數為辨證要點。

(1)本方在《小兒藥證直訣》治“小兒心熱”,未言及“心移熱于小腸”,至《奇效良方》擴大了運用范圍,用治小便赤澀淋痛等?!夺t(yī)宗金鑒·刪補名醫(yī)方論》說:“赤色屬心,導赤者,導心經之熱從小便而出……故名導赤散。”可見本方理論與運用,皆是逐步發(fā)展而成。

(2)本方證病機,錢氏只言及“心熱”,或“心氣熱”,未言及虛實,可見不宜以虛火或實火言之;再者,他在《小兒藥證直快·脈證治法》中雖提到“心氣實”一證,但用方瀉心湯僅提到黃連一味,與本方用生地配伍木通不同,說明本方證不應是實火。另一方面他在該書卷三之“目內證” 中云:“赤者,心熱,導赤散主之;淡紅者,心虛熱,生犀散主之”,說明本方證亦不是虛熱。從以藥測證分析,本方用生地配伍木通,甘寒與苦寒相合,滋陰利水為主,滋陰而不戀邪,利水而不傷陰,瀉火而不伐胃,這與小兒稚陰稚陽、易寒易熱、易虛易實、疾病變化迅速的特點和治實宜防其虛、治虛宜防實的治則要求,亦十分吻合。由此觀之,《醫(yī)宗金鑒》以“水虛火不實”五字括之,較為貼切。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相關資訊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