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蒼耳子
【中藥別名】葈耳實(《本經》),牛虱子(《貴州民間方藥集》),
胡寢子(《藥材資料匯編》), 蒼郎種、棉螳螂(《江蘇植藥志》),
蒼子、胡蒼子(《東北藥植志》),餓虱子(《廣西中藥志》),蒼棵子、蒼耳蒺藜(《陜西中草藥》)、蒼浪子、老蒼子。
【漢語拼音】cang er zi【英文名】Siberian Cocklour Fruit;Fruit of Siberian Cocklebur
【拉丁文名】Fructus Xanthii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ex Widder Xanthium mongolicum Kitag.
葈耳、蒼刺頭、毛蒼子、癡頭猛、羊帶歸呆耳,亦名胡、常思、蒼耳、卷耳、爵耳、豬耳、耳、地葵、羊負來、道人頭、進賢菜、喝起草、野茄、縑絲草。
來源
該品為雙子葉植物菊科蒼耳及蒙古蒼耳成熟帶總苞的果實。
考證
出自《千金·食治》?!赌戏街饕卸局参铩罚荷n耳,有毒部位,全株;以果實為最毒;鮮葉比干葉毒,嫩葉比老葉毒。中毒解救方法:輕度中毒者應暫停飲食數(shù)小時至一天,在此期間大量喝糖水。嚴重者早期可洗胃、導瀉及用2%生理鹽水高位灌腸,同時注射25%葡萄糖液,加維生素C500mg;預防出血可注射維生素K;必要時考慮輸血漿;保護肝臟,可服枸櫞酸膽堿,肌肉注射甲硫氨基酸;低脂飲食。民間用甘草綠豆湯解毒。
性狀鑒別
果產包在總苞內,呈紡錘形或卵圓形,長1-1.5cm,直徑0.4-0.7cm。表面黃棕色或黃綠色,全體有鉤刺,先端有較粗的刺2枚,分離或連生,基產有梗痕。質硬而韌,橫切面中間有一隔膜,2室,各有1枚瘦果。瘦果略呈紡錘形,一面較平坦,先端具一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縱紋。種皮膜質,淺灰色,有縱紋;子葉2,有油性。氣微,味微苦。以粒大、飽滿、色黃棕者為佳。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在黃色。①纖維眾多,成束或單個散在,多數(shù)呈細長棱形,長約425μm,直徑17μm,壁較??;少數(shù)較短,長約255μm,壁稍厚,有明顯的紋孔。②木薄壁細胞(存在于導附近)長方形,長96-120μm,,貢19-24μm,具單孔。③導和少見,網紋導和直徑約34μm,螺紋導管直徑約12μm。④子葉薄壁細胞含糊粉粒及油滴。⑤種皮薄壁細胞類圓形或長方形,淡黃色。
9-10月果實成熟,由青轉黃,葉已大部分枯萎脫攻時,選晴天,割下全株,脫粒,揚將,曬干。
1.蒼耳子: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2.炒蒼耳子:取蒼耳子,置預熱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炒至表面深黃色刺焦,內部淺黃色時取出,晾涼,碾去刺,篩凈。用時搗碎。
成品形狀:1、蒼耳子:呈紡錘形或卵圓形。表面黃棕色或黃綠色,全體有鉤刺。體輕質堅。破開后內有雙仁,肉黃白,具油性,味微苦,刺堅焦脆,微有香氣。去刺后碾碎(或搗碎)呈碎?;蝻灎?。
2.炒蒼耳子表面焦黃色
炮制作用:1、蒼耳子:味辛、苦,性溫,有毒。歸肺經。具有散風除濕、通竅止痛的功能。生蒼耳子以消風止癢力強。常用于皮膚癢疹及其他皮膚病。
鼻淵頭痛,風濕痹痛。且炒后質酥刺焦,易于去刺和煎出有效成分。
備注
1.蒼耳幼苗有劇毒!切勿采食。蒼耳的莖葉中皆有對神經及肌肉有毒的物質。中毒后全身無力、頭暈、惡心、嘔吐、腹痛、便閉、呼吸困難、煩躁不安、手腳發(fā)涼、脈搏慢。嚴重者出現(xiàn)黃疸、鼻衄,甚至昏迷,體溫下降,血壓忽高忽低,或者有廣泛性出血,最后因呼吸、循環(huán)衰竭而死亡。解救方法:輕度中毒者應暫停飲食數(shù)小時至一天,在此期間大量喝糖水。嚴重者早期可洗胃,導瀉及用2%生理鹽水高位貫腸,同時注射25%葡萄糖液,加維生素C500毫升;預防出血,可注射維生素K及蘆丁;必要時考慮輸血漿;保護肝臟;可服枸櫞酸膽堿,肌肉注射甲硫氨基酸;低脂飲食。民間也有用甘草綠豆湯解毒的可配合使用。
2.蒼耳蠹蟲為寄生于蒼耳草莖中髓部的一種小蟲。外用治疔瘡。取蒼耳蠹蟲浸麻油中,用時取出蟲2~3條,搗爛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