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dǎo)
白茅根知識(shí)介紹:白茅根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莖。白茅多年生草本,生于路旁向陽(yáng)干草地或山坡上,分布于東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等地。春、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和鱗片狀的葉鞘,洗凈,鮮用或扎把曬干。
白茅根根莖呈長(zhǎng)圓柱形,直徑2至4毫米。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縱皺紋,環(huán)節(jié)明顯,節(jié)間長(zhǎng)1至3厘米。體輕,質(zhì)韌,折斷面纖維性,黃白色,多具放射狀裂隙,有時(shí)中心可見一小孔。氣微,味微甜。以條粗、色白、味甜者為佳。
白茅根補(bǔ)充信息:根據(jù)炮制方法的不同分為白茅根、茅根炭,炮制后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陰涼干燥處。
白茅根適合人群:脾胃虛寒、溲多不渴者禁服。
白茅根食療作用:白茅根味甘,性寒;歸心、肺、胃、膀胱經(jīng);性緩入血,降而有升
具有涼血止血,清熱生津,利尿通淋的功效
主治血熱吐血,衄血咯血,尿血,崩漏,紫癜,熱病煩渴,胃熱嘔逆,肺熱喘咳,小便淋瀝澀痛,水腫,黃疸。
白茅根做法指導(dǎo):
1. 白茅根忌犯鐵器。切制白茅根忌用水浸泡,以免鉀鹽丟失。
2. 臨床可單用該品,或與小薊、梔子、側(cè)柏葉、牡丹皮等配伍,以增清熱涼血止血之效。
3. 熱病津傷口渴,輕者可單用鮮品煎湯代茶飲,重者可配鮮石斛,天花粉、蘆根等,以增強(qiáng)清熱生津止渴之功。
4. 熱結(jié)膀胱,小便淋瀝澀痛者,可與生石韋、冬葵子、滑石等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