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問題的提出
中藥注射劑一連串不良反應的出現(xiàn)引發(fā)了全社會對中藥制劑,特別是中藥注射劑質量問題的關注。其實中藥的質量問題一直是近代行業(yè)內外十分關注并討論的焦點、重點和難點。中藥由于歷史傳統(tǒng)的特點,其生產存在著固有的慣性和惰性,這從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中藥生產廠家仍然采用效率很低的生產方式上可以得到明顯的證明。例如:(1)中草藥原料中有效成分(組分)的含量在很多植物中本來就不高,如果不能在提取中采用較好的方法,那么對本來就是微量的成分來說,無疑是用落后原始的工藝去“沙里淘金”,損失很大,從而造成資源的浪費和損耗;(2)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生產廠家采用的常壓加熱煎煮提取法,其實說白了是放大了的“煨藥罐”,往往不僅造成許多中藥中熱敏性成分的破壞,而且還大量帶出很多無效雜質,給后續(xù)分離純化造成了困難和麻煩,從而更降低了收率,增加了消耗和成本[1];(3)更為不良的后果是,由于雜質含量過多使得分離純化難度大且效果不好,造成產品中(特別是中藥注射劑)殘留異物超標也是形成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重要原因之一[2].
中藥注射劑近年來才得到廣泛的使用,相對傳統(tǒng)中藥的湯、丸、散、膏、丹等老劑型而言是一個對質量要求極高的“西洋化”了的創(chuàng)新品種,而這類劑型雖然“西化”了,但關鍵工段的生產方式仍舊是沿襲古老原始的“中式”,這樣生產方式顯然已不能適應中藥產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問題早已潛在,只是時間問題。中藥生產上的這些弊端也早已為業(yè)內人士所共識[3],它也是中藥現(xiàn)代化道路上的難題和障礙。然而,解決這一行業(yè)難題卻任重道遠且遠非可以一蹴而就。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為了讓中藥更好地造福人類,并使之走出國門,國家領導人和許多專家學者為中藥盡快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運籌幃幄、嘔心瀝血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并采取了許多措施加以扶持和鼓勵。為此,廣大科技人員潛心研究出了不少有價值的方法和成果,其中許多工藝值得借鑒并推廣,諸如精制提純方面采用大孔樹脂吸附的方法、在濃縮方面采用膜過濾濃縮等等,且收到了可喜的成效。在提高有效成分(組分)的提取效率方面,基于很多藥材的藥效成分為不耐高溫煎煮的熱敏性,他們從低溫提取的思路入手,除工藝上已有的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外,正在研發(fā)的還有超聲波萃取、微波萃取及仿生提取法等等。當然,這些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和適應范圍,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這需要對之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和論證,直至切實可行才能為大生產和企業(yè)所樂意接受和采用。至今能為企業(yè)普遍接受而得到廣泛應用的提取技術還是較少或不夠成熟的。所以,就現(xiàn)階段而言,中藥生產方面能在提取方面進行工藝改進和改造的企業(yè)仍是屈指可數(shù),而提取恰恰又是中藥生產的質量、收率以及成本方面重要而關鍵的一步[4].
2真空減壓提取的思路和原理
在中藥的提取中,多數(shù)廠家采用的溶媒為水或乙醇,即所謂水提和醇提工藝。對于現(xiàn)階段大多數(shù)工藝采用的常壓提取來說,提取的操作溫度也就相當于水或乙醇在常壓下沸點(即沸騰的溫度)。這個溫度是大家最清楚不過的:水為100℃;乙醇為78℃左右(視含量高低有差異)。
由于溶媒的沸點是隨外界大氣壓的降低而降低的,所以在減壓操作即負壓(抽真空)的條件下,就可以在較低的溫度下使溶液處于沸騰狀態(tài)下而進行提取生產,這與在高原上燒水溫度不到100℃就會沸騰的道理是一樣的。這樣既不致使藥材中熱敏性物質遭受高溫煎煮的破壞,又不會高溫煎煮中容易水解而產生的許多大分子雜質如淀粉、糊精、蛋白質、色素、鞣酸、粘液質等大量帶到提取液中來。
基于這種思路,采用設計一種能達到這種效果的設備――真空減壓回流裝置就能很方便地做到這一點。由于是沸騰狀態(tài)下提取,而不是靜態(tài)的低溫浸泡,所以其效率要高。沸騰狀態(tài)下能很快縮小溶液的濃度差,加快低分子量有效成分向溶液里擴散速度。同時,由于沸騰是從液體內部溶液所氣化形成的現(xiàn)象,即由于存在從浸潤的植物細胞內的溶液液體分子的汽化產生微小汽泡并迅速長大和膨脹的作用,因此可加速植物細胞膜的破裂,從而起到了提高有效成分加速溶出的效果。但是,由于藥材品種很多,對不同的藥材所采用的提取溫度也應不盡相同。而采用本技術所控制的溫度區(qū)域范圍也比較寬,方法也很簡便。例如,對醇提來說溫度的控制可在42~78℃之間任意調節(jié),而水提則可在55~100℃之間調節(jié),控制的主要參數(shù)是真空度,亦即控制真空閥門就可以了。以上的溫度適合于很多藥材的提取溫度,所以此工藝的優(yōu)勢是很明顯。圖1展示了現(xiàn)行中藥提取生產與采用專利的工藝設備之間的對比情況。
下面以醇提為例,常用不同濃度的乙醇在所需不同溫度來控制對應真空度的操作點如表1所示,可供讀者參考(詳細計算及依據(jù)可查閱參考文獻[5])。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索整理
3技術突破點
當然,從上面對原理和思路的分析來看是非常簡易而明了的。就此而言,或許有人馬上會聯(lián)想到在提取罐上拉一根管子接到真空上不就可以了嗎?但是,在生產實踐中如果僅僅簡單地將真空管路直截了當?shù)亟釉诂F(xiàn)有提取罐的設備上是不是可以呢?回答是否定的。因為無論將真空管接在提取系統(tǒng)的任何一個部位,(如提取罐上封頭的任一接管口、抑或在冷凝器下方、冷卻器下方或者是油水分離器的下方),都會產生這樣一個很令人頭疼的問題――溶媒的回流問題。因為此舉可能導致溶媒加熱后產生的蒸汽被大量吸入真空系統(tǒng)而達不到回流的效果,同時還會損壞真空泵;或者形成壓力差,造成提取罐的真空度沒有真空管連接口處的高度從而使得溶媒被“吸住”,也不能順暢地回流。
而生產實踐和理論[6]都告訴我們:只有讓提取罐加熱的藥液揮發(fā)的蒸汽上升,并使其通過提取罐上方的冷凝器冷凝后的液體溶媒又能回落到提取罐內(即回流順利形成時),提取液的濃度差,即濃度梯度才能形成而成為提取的推動力,從而提高提取的效率。由于提取目標成分大多數(shù)在提取罐的溶液或藥材之中,而加熱蒸發(fā)的溶媒蒸汽中一般來說藥用的成分極少(指對不含藥用揮發(fā)油的藥材而言),所以溶媒的凝液相對提取罐內的藥液回流到“娘家”后會形成較高的濃度差,從而成為推動提取過程的推動力。同時,也由于罐內藥液的濃度隨著提取的進行逐漸變高,繼續(xù)不斷的回流會使得回流的凝液與罐內藥液的濃度差越來越大,從而完成整個提取過程。所以,既要在減壓真空條件下操作,又能使溶液順利形成回流的解決方法就是采用本文所推薦的專利技術――用于中藥提取的減壓提取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