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
栽種麥冬,起土年限各產(chǎn)地有所不同。有的種后第三年起土,產(chǎn)品肥壯粗短,舊稱 花園子 ,或稱 姚冬 .有的種后實足二年起土,塊根稍細長,香氣足。麥冬的采挖以立夏至小滿季節(jié)為合時,最遲不超過芒種。全株帶根挖起,將帶須塊根剪出(苗可作種苗栽培),用清水洗至潔白干凈,然后干燥。要注意剪取塊根時必須帶須根,因為須根能起到將塊根水分排出的導管作用,如過早修凈須根,麥冬的水分不利排出,將使兩端花黑或腐爛。
麥冬的干燥方法
(1)老法 是日曬堆悶干燥法。方法是將潔凈麥冬薄攤在竹簟上,在烈日下曝曬、堆悶,如此反復三次。第一次曬3~5天,再堆悶2~3天,使內(nèi)部水分回出。第二次曬3~4天,堆悶3~4天。第三次曬4~5天,堆悶6~7天,此時麥冬已有八成干左右,即可修凈兩端須根,再復曬一次,趁熱裝在木箱中,踩實,封蓋。日曬法需時20~25天。近年來使用較多的是烘干法。方法是將洗潔凈麥冬置特制烘炕上,先墊上竹簾,再放上麥冬,厚約15厘米左右,上蓋薄麻布,火候控制在50℃~60℃左右,烘3~4小時,均勻翻動一次,如此烘焙、翻動,約烘2~3天即可干燥。在烘焙過程中,火力要逐步降低,以防烘焦,最后修剪須根即可。日曬法需時較長,費工多,但產(chǎn)品色澤較好,烘焙法加工省時,并可不受天氣限制,且較不易泛油,但產(chǎn)成品色澤不如日曬法鮮明,同時如火候掌握不好,易烘至肉色老黃甚或烘焦。川麥冬于栽種后第二年清明至谷雨采挖,選晴天用鋤或梨翻耕25~27厘米深,使麥冬全株露出土面,抖去根部泥土,用刀切下塊根和須根,放入籮筐內(nèi),在流水中用腳踩淘洗,將泥沙洗凈,曬干水氣后,用雙手揉搓,搓后再曬,曬后再搓,反復4~5次。待干燥后,在地上挖一條溝,長能睡兩人,寬能睡一人,溝內(nèi)墊席子,把麥冬倒入溝的中部,每次約25千克,兩個仰臥溝中,用腳互相蹬擦,使須根斷落,體質(zhì)光潔柔潤(此法待改進)。每次約蹬半小時,然后用篩子除去須根和雜質(zhì)即可。一般畝產(chǎn)100千克左右。
(2)麥冬快速干燥 由于麥冬含有大量粘液質(zhì),質(zhì)地柔潤,味甜發(fā)粘,在貯藏中易受潮發(fā)熱,極易生霉、泛油,嚴重地影響了臨床療效。要保證藥品質(zhì)量,應把好麥冬干燥關?,F(xiàn)不少藥農(nóng)采用 架空離地薄膜覆蓋法 干燥麥冬,效果好。其方法是將挖取的麥冬連同根系洗凈,置于露天高地架空的竹席或蘆席上,攤成2~3厘米厚,用不漏氣的聚乙烯塑料薄膜覆蓋,四周用木棍或磚塊壓住,日曬夜露至干燥,取出,篩去須根、灰雜,即得。
麥冬的切制炮制及貯藏
(1)整粒麥冬和軋扁麥冬 在實際工作中,使用最廣泛的麥冬是整粒麥冬和軋扁麥冬(或搗裂)。將原藥除去雜質(zhì)及變色泛油的,快洗潤軟,用機械軋扁或用木尺手工敲扁,干燥,篩去灰屑。另有朱砂拌麥冬,取凈麥冬,噴水少許,悶潤,加朱砂細粉,拌勻,取出,晾干。每10千克麥冬,用朱砂粉0.2千克。麥冬貯藏應置于陰涼通風干燥處,大量時貯存于冷庫;炮制品貯于干燥容器中,防潮、防霉、防變色泛油。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索整理
但此二品有以下弊端:①麥冬加工不當時,有的表皮未破,儲存或煎煮時可恢復整粒狀態(tài),影響有效成分煎出。②大量麥冬在重壓下易極結成砣、返熱、發(fā)霉或搗成糊狀,不易保管和調(diào)劑。③軋扁后的麥冬保管不當或受潮時,光澤易減退,兩端先變色,然后顏色逐漸加深,呈現(xiàn)油樣(泛油),失去藥用價值。④《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藥炮制規(guī)范》僅規(guī)定 軋扁 與 搗裂 ,程度未作規(guī)定,如加工不及則恢復原狀,大過則大量葡萄糖及粘液質(zhì)被溶解而隨壓力外溢而易污染。
(2)去心麥冬的理想炮制飲片的方法:將麥冬原藥材置水中浸10~45分鐘,潤一天至發(fā)泡為干品的1~2.5倍時,左手抓其中部,右手用鉗子夾住一端尖處,緩緩運動抽出木心,用兩頭圓的小刀在麥冬長度的2/6處下刀,下刀1/3深度,均勻向后劃至5/6處,把刀略提起,斜著向旁劃1/2深度并推至2/6處,拔出小刀,用雙手慢慢翻開麥冬,可見中間一條肉梗,再用中指輕輕頂麥冬中部,使其微凸成船形。經(jīng)此方法炮制的麥冬產(chǎn)品外形精美,且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而使該產(chǎn)品曾打入國際市場。麥冬多用木箱裝,防潮濕。受潮后泛油變黑,發(fā)現(xiàn)受潮應及時翻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