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天花和麻診都是兒童時期發(fā)病最多、而又容易傳染的急性發(fā)疹性疾病。我國晉代時就有“瘡從西流東,遍及海中”。“疹病之發(fā),多在厲氣傳染之時,沿門比屋相傳,輕重相等”。
關于天花麻診的癥狀及流行情況的描述,隋代時巢元方等著的《諸病源候論》中已有鑒別診斷天花與麻診的論述,而外國研究天花與麻診鑒別診斷最早是九世紀——十世紀的阿拉伯醫(yī)生累塞斯(Rhazes)(850——923年)。至宋時《太平圣惠方》(992年)指出:“腑熱生于細疹,臟熱生于痘瘡”。對天花與麻診的發(fā)病病機作了初步的分析,稍后著名兒科專家錢乙則指出:天花與麻診的病因都是由“胎毒”引起,并最早記述了以涼宣透,清利解毒的方法治療天花與麻診,是為后世用清熱解毒治療病毒感染的最早啟發(fā)。宋元右7年(1092年)冬,東平(山東東平縣)天花流行,當地名醫(yī)董汲以白虎湯獲驗,因此撰著了《小兒斑疹備急方論》這就是我國最早的天花麻疹專著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小兒斑疹備急方論》(一卷)又名《董氏斑疹方論》、《小兒斑疹方論》。書中對小兒斑疹(即后來所稱的天花、麻診)的證候作了簡明扼要的論述和說明,并附治方17首。書中明顯的一個特點是對于天花、麻診的治療提倡應用寒涼,反對濫施溫補,其處理各種證候所運用的治療原則和方藥對臨床很有參考價值,而且也是研究天花、麻疹疾病的寶貴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