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理論 > 辨證論治 > 中醫(yī)外科 > 正文

明清時期中醫(yī)外科學術流派

2010-03-19 10:05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報名預約>> 有問必答>> 報考測評>>

  中醫(yī)外科學歷史上最具影響的學術流派是明清時期的正宗派和全生派、心得派。

  “正宗派”以明·陳實功的《外科正宗》為代表。該書內容豐富,條理清晰,體現了明以前外科學的主要成就,被后世醫(yī)家評價為“列證最詳,論治最精”,對中醫(yī)外科學的發(fā)展影響很大。其重視脾胃,指出:“蓋脾胃盛則多食而易饑,其人多肥,氣血亦壯;脾胃弱,則少食而難化,其人多瘦,氣血亦衰。故外科尤以調理脾胃為要。”主張應用外治法和進行外科手術,外治法有熏、洗、熨、照、濕敷等,并記載手術方法14種。

  “全生派”以清·王維德的《外科全生集》為代表。其主要學術思想為“陰虛陽實”論,創(chuàng)立了外科證治中以陰陽為核心的辨證論治法則,指出:“紅腫乃陽實之證,氣血熱而毒沸;白疽乃陰虛之證,氣血寒而凝。”對陰疽的治療,提出“陽和通腠,溫補氣血”法則,并主張“以消為貴,以托為畏”,反對濫用刀針。醫(yī)學敎育網搜集整理創(chuàng)立了陽和湯、陽和解凝膏、犀黃丸和小金丹等治療陰疽名方,至今仍廣為運用。

  “心得派”以清·高錦庭《瘍科心得集》為代表。高氏的學術思想為“外瘍實從內出論”,對外科病病因病機的闡釋注重外證與內證的關系,指出:“夫外瘍之發(fā),不外乎陰陽、寒熱、表里、虛實、氣血、標本,與內證異流而同源者也。”將溫病學說引入外科病證治,用三焦辨證揭示了外科病因與發(fā)病部位的規(guī)律,指出:“瘍科之癥,在上部者,俱屬風溫風熱,風性上行故也;在下部者,俱屬濕火濕熱,濕性下趨故也;在中部者,多屬氣郁、火郁,以氣火俱發(fā)于中也。”醫(yī)學敎育網搜集整理在治療上善于應用治療溫病的犀角地黃湯、紫雪丹、至寶丹等治療疔瘡走黃。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