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朱元璋幼時家貧,常以乞討為生。一年秋天,幾天沒討到東西吃的朱元璋餓得頭昏眼花,四肢無力。突然眼前一亮,發(fā)現(xiàn)廢墟上的一株柿樹上結滿了金燦燦的柿子。朱元璋爬到樹上摘柿子吃,總算得以果腹。后來,朱元璋當了皇帝,一次領兵打仗再次經(jīng)過,發(fā)現(xiàn)那株柿子樹依然掛滿果實。想到這株柿樹曾救過自己,便把身穿的紅色戰(zhàn)袍披在柿子樹上,封它為“凌霜侯”。
明《嵩書》中載有:“戌午大旱,五谷不登,百姓倚柿而生。初冬削柿作餅,鬻錢完賦,即以批曝于雜橡實、荊子磨面作糊啖之,遂免流移。”可見朱元璋饑時吃柿很可能確有其事。
柿子,又名鮮柿、綠柿,秋冬季采收,經(jīng)脫澀成熟后食用。柿子可制成柿餅、柿干等食用,柿餅表面的白色結晶體稱為柿霜,潤肺力強。中醫(yī)認為,柿子性味甘、澀、寒,入脾、胃、肺經(jīng),有清熱潤燥,生津止渴,養(yǎng)陰止血之功,適用于燥熱咳嗽,痰中帶血,胃熱傷陰,煩渴口干,痔瘡下血等?!睹t(yī)別錄》言“軟熟柿解酒熱毒,止口干,壓胃間熱。”《本草經(jīng)疏》言“鼻者肺之竅也,耳者腎之竅也,二臟有火上炎,則外竅閉而不通,得柿甘寒之氣,俾火熱下行,竅自清利矣。”《隨息居飲食譜》言“鮮柿,甘寒養(yǎng)肺胃之陰,宜于火燥津枯之體。”《本草綱目》言“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澀腸,止嗽,止血之功”。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空腹食柿子。柿子含大量的柿膠酚、單寧、膠質(zhì),這些物質(zhì)遇到酸會凝結成不能溶解的硬塊,大的硬塊停留胃內(nèi)形成“胃柿石癥”,輕者胃疼、惡心、嘔吐,重者會引起胃出血或胃穿孔。此外,柿子不可與螃蟹同食。《本草圖經(jīng)》言“凡食柿不可與蟹同,令人腹痛大瀉。”《飲食須知》言“同蟹食,令腹痛作瀉,后嘔吐昏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