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手機網欄目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衛(wèi)生網校 > 社區(qū)衛(wèi)生人員崗位培訓 > 正文

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癥狀

2020-03-16 17:49 醫(yī)學教育網
|
  “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癥狀”相信是準備參加社區(qū)衛(wèi)生人員崗位培訓的的朋友比較關注的事情,為此,正保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內容如下:
  (1)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先出現和最突出的癥狀,典型的部位為胸骨后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區(qū),向左肩、左臂放射。疼痛有時在上腹部或劍突處,同時胸骨下段后部常憋悶不適,或伴有惡心、嘔吐,常見于下壁心肌梗死。不典型部位有右胸、下頜、頸部、牙齒、罕見頭部、下肢大腿甚至腳趾疼痛。疼痛性質為絞榨樣或壓迫性疼痛,或為緊縮感、燒灼樣疼痛,常伴有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有瀕死感。持續(xù)時間常大于30min,甚至長達10余小時,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一般不能緩解。
  少數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無疼痛,而是以心功能不全、休克、猝死及心律失常等為第一發(fā)作癥狀。無疼痛癥狀也可見于以下情況:
 ?、侔橛刑悄虿〉牟∪?
 ?、诶夏耆?
  ③手術麻醉恢復后發(fā)作急性心肌梗死者;
 ?、馨橛心X血管病的病人;
  ⑤脫水、酸中毒的病人。
  (2)全身癥狀:主要是發(fā)熱,伴有心動過速、白細胞增高和紅細胞沉降率增快等,由于壞死物質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發(fā)生后24~48h出現,程度與梗死范圍常呈正相關,體溫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過39℃,持續(xù)1周左右。
  (3)胃腸道癥狀:疼痛劇烈時常伴有頻繁的惡心、嘔吐和上腹脹痛,與迷走神經受壞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組織灌注不足等有關。腸脹氣亦不少見。重癥者可發(fā)生呃逆。
  (4)心律失常:見于75%~95%的病人,多發(fā)生在起病1~2周內,而以24h內最多見,可伴乏力、頭暈、昏厥等癥狀。室性心律失常最為多見,尤其是室性過早搏動,若室性過早搏動頻發(fā)(5次/min以上),成對出現或呈短陣室性心動過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損期(RonT)時,常預示即將發(fā)生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一些病人發(fā)病即為心室顫動,可引起心源性猝死。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也時有發(fā)生。各種程度的房室傳導阻滯和束支傳導阻滯也較多見,嚴重者可為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室上性心律失常則較少見,多發(fā)生在心力衰竭者中。前壁心肌梗死易發(fā)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發(fā)生房室傳導阻滯;前壁心肌梗死若發(fā)生房室傳導阻滯時,說明梗死范圍廣泛,且常伴有休克或心力衰竭,故情況嚴重,預后較差。
  (5)低血壓和休克:疼痛期中常見血壓下降,若無微循環(huán)衰竭的表現僅能稱之為低血壓狀態(tài)。如疼痛緩解而收縮壓仍低于80mmHg,病人煩躁不安、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細而快、大汗淋漓、尿量減少(<20ml/h)、神志遲鈍、甚至昏厥者則為休克的表現。休克多在起病后數小時至1周內發(fā)生,見于20%的病人,主要是心源性,為心肌廣泛(40%以上)壞死,心排血量急劇下降所致,神經反射引起的周圍血管擴張為次要因素,有些病人尚有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參與。嚴重的休克可在數小時內死亡,一般持續(xù)數小時至數天,可反復出現。
  (6)心力衰竭:發(fā)生率30%~40%,此時一般左心室梗死范圍已>20%,為梗死后心肌收縮力明顯減弱,心室順應性降低和心肌收縮不協調所致。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發(fā)病最初數天內發(fā)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轉階段出現,也可突然發(fā)生肺水腫為最初表現。病人出現胸部壓悶,窒息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咳嗽、咳白色或粉色泡沫痰、出汗、發(fā)紺、煩躁等,嚴重者可引起頸靜脈怒張、肝大、水腫等右心衰竭的表現。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開始即出現右心衰竭表現,伴血壓下降。
  以上是正保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的“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癥狀”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社區(qū)衛(wèi)生人員崗位培訓知識及內容,請點擊正保醫(yī)學教育網。


報考指南
特別推薦
醫(yī)學教育網醫(yī)學書店
  • 老師編寫
  • 凝聚要點
  • 針對性強
  • 覆蓋面廣
  • 解答詳細
  • 質量可靠
  • 一書在手
  • 夢想成真
題庫軟件

題庫軟件:熱賣中

題庫設計緊扣考試大綱、考試教材、考試科目。符合考試題型與考試科目,考試資料豐富,免費試用。

  •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