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名 |
來源 |
組成 |
功效 |
主治 |
麻黃湯 |
《傷寒論》 |
麻黃桂枝杏仁甘草 |
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 |
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頭疼身痛,無汗而喘,苔薄白,脈浮緊的表實證 |
桂枝湯 |
《傷寒論》 |
桂枝芍藥生姜甘草大棗 |
解肌發(fā)表,調和營衛(wèi) |
外感風寒,頭痛發(fā)熱,汗出惡風,鼻鳴干嘔,苔白不渴,脈浮緩的表虛證;營衛(wèi)不和,妊娠惡阻;小兒暑溫后期,營衛(wèi)不和,風寒型癮疹 |
麻黃桂枝各半湯 |
《傷寒論》 |
桂枝白芍生姜 大棗 甘草 麻黃 杏仁 |
散風祛寒,調和營衛(wèi) |
太陽病,外感風寒,多日不解,癥如瘧狀,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蕁麻疹表寒無汗者 |
葛根湯 |
《傷寒論》 |
葛根麻黃 桂枝 芍藥 甘草 生姜 大棗 |
發(fā)汗解肌 |
外感風寒,項背強痛;太陽病,角弓反張,發(fā)為剛痙;頸部扭傷兼有風寒乘襲者 |
瓜蔞桂枝湯 |
《金匱要略》 |
瓜蔞根 桂枝 芍藥 甘草 生姜 大棗 |
調和營衛(wèi),柔潤筋脈 |
柔痙,感受風濕,身熱汗出,頸項強急 |
荊防敗毒散 |
《攝生眾妙方》 |
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枳殼茯苓防風荊芥桔梗川芎甘草 |
發(fā)汗解表,消瘡止痛 |
風寒感冒,寒重熱輕,耳內脹痛;瘡瘍初起,兼風寒表證;風寒型癮疹;角膜炎見寒重熱輕者 |
香蘇散 |
《和劑局方》 |
香附紫蘇莖葉陳皮甘草 |
疏散風寒,理氣和中 |
外感風寒,內有氣滯,發(fā)熱憎寒,頭痛胸悶 |
九味羌活湯 |
《此事難知》引張元素方 |
羌活 防風蒼術細辛川芎白芷生地黃黃芩甘草 |
發(fā)汗祛濕,兼清里熱 |
外感風寒濕邪,惡寒發(fā)熱,肌表無汗,肢體痛楚,頭痛項強 |
蔥豉湯 |
《肘后方》 |
蔥白豆豉 |
通陽發(fā)汗,辛溫開肺 |
外感輕癥,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鼻塞;風寒閉肺,小兒喘嗽 |
三拗湯 |
《和劑局方》 |
麻黃 杏仁 甘草 |
疏散風邪,宣肺止咳 |
感冒風邪,鼻塞聲重,咳嗽痰多,胸悶氣短 |
金沸草散 |
《南陽活人書》 |
金沸草前胡 荊芥 細辛半夏茯苓 甘草 生姜 大棗 |
解表散寒,降氣化痰 |
感冒風寒,頭痛鼻塞,咳嗽痰多氣急 |
華蓋散 |
《和劑局方》 |
麻黃 杏仁 甘草桑白皮紫蘇子赤茯苓陳皮 |
辛溫開肺,止咳平喘 |
肺感風寒,咳嗽上氣,痰氣不利,風寒閉肺,小兒肺炎咳嗽 |
六味湯 |
《喉科秘旨》 |
桔梗 甘草薄荷荊芥 防風僵蠶 |
辛溫解表,疏風散寒,宣肺利咽 |
風寒喉痹,咽喉淡紅不腫,吞咽不順,惡寒發(fā)熱,鼻流清涕 |
羌活勝濕湯 |
《內外傷辨惑論》 |
羌活 獨活 川芎蔓荊子甘草 防風藁本 |
祛風勝濕 |
外感風濕,肩脊強痛,頭痛身重;風寒濕痹,關節(jié)疼痛;傷后風濕邪客,局部腫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