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執(zhí)業(yè)醫(yī)師技能 > 輔導精華 > 中西醫(yī)輔導精華 > 第二站(操作) > 中西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實踐技能第二站(西醫(yī)操作)輔導精華 > 正文

鼻竇檢查-中西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技能考試

2016-11-14 17:08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技能繳費>> 搞分秘籍>> 大綱教材>>

鼻竇檢查是中西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實踐技能考試第二站西醫(yī)操作的考試輔導,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您整理如下:

鼻竇又稱鼻旁竇、副鼻竇。鼻腔周圍多個含氣的骨質腔。它們隱蔽在鼻腔旁邊,上頜竇位于鼻腔兩旁、眼眶上面的上頜骨;額竇在額骨內;篩竇位于鼻腔上部的兩側,由篩管內許多含氣小腔組成;蝶竇在鼻腔后方的喋骨內。它們均以小的開口與鼻腔相通。鼻竇除參與濕潤和溫暖吸入的空氣外,還對人的臉部造型、支撐頭顱內部、減輕頭顱重量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常用的鼻竇檢查方法有多種。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鼻竇炎X射線表現主要有:

① 竇腔密度一致性增高常為急性鼻竇炎的表現;

② 環(huán)繞竇腔邊緣顯示不同厚度的環(huán)形致密陰影為鼻竇粘膜增厚的表現;

③竇腔內有液平面是積膿或積血的表現。

鼻竇CT檢查:是詳細明確鼻竇內病變情況及手術前明確患者解剖結構不可缺少的影像學檢查。

鼻內窺鏡檢查:鼻內窺鏡附有活檢鉗、吸引器、照像和放大裝置、分為成人用和兒童用兩型、其特點可見到中鼻道內部、各鼻竇開口和上鼻甲等。鼻竇內窺鏡可直接放入鼻竇內觀察鼻竇內部情況。當鼻竇有炎癥時可見鼻竇粘膜充血、水腫。鼻竇口堵塞或有分泌物自竇口流出也可在鼻內窺鏡下進行手術。 前鼻鏡檢查急性炎癥時粘膜呈鮮紅色,有粘性分泌物。慢性炎癥時粘膜呈暗紅色,下鼻甲前端有時呈桑椹狀,分泌物為粘膿性,變應性鼻炎的粘膜蒼白水腫或呈淡紫色,分泌物水樣清稀。萎縮性鼻炎粘膜萎縮、干燥,失去正常光澤,被覆膿痂,下鼻甲縮小,中鼻甲偶見肥厚或息肉樣變。中鼻道有膿性分泌物系前組鼻竇病變所致,嗅溝有膿性分泌物則為后組鼻竇病變所致。 后鼻鏡檢查正常標志物不清楚,粘膜色澤異常,腺體樣增值或殘留,有潰瘍、新生物及分泌物等。 需要檢查的人群:鼻竇炎患者。

檢查過程:

常用的鼻竇檢查方法有:

(1) 視診、觸診。

(2) 前鼻鏡及后鼻鏡檢查法:主要觀察鼻道中有無膿液及膿液所在部位,借以判斷是哪一組鼻竇發(fā)炎。此外,尚須注意鼻道內有無息肉或新生物,鼻甲粘膜有無腫脹或息肉樣變。

(3) 頭位引流法:先將膿液拭凈,用1%麻黃素生理鹽水棉片收縮中鼻道及嗅裂粘膜,以助竇口通暢。然后讓受檢者將頭部傾側在一定位置上約15分鐘,以便膿液流出,再行鼻前、后鏡檢查,判斷膿液的來源。一般若疑為上頜竇積膿,取仰臥頭低位;如疑為額竇或篩竇積膿,則取正坐位;若查蝶竇則須低頭,而向下將額部或鼻尖抵在桌面上;另有頭低位引流法。

 (4) 上頜竇穿刺沖洗法:

1)麻醉:一般用棉簽蘸1%地卡因(內加少許0.1%腎上腺素,可減少穿刺時的出血)置于下鼻道外壁,15分鐘后即可穿刺。
2)穿刺:用右手持拿上頜竇穿刺針針柄,穿刺針柄尾端緊貼掌心魚際肌,針頭斜面朝向鼻中隔,放在距下鼻甲前端約1cm 的下鼻道,緊貼下鼻道側頂部。醫(yī)者左手固定患者頭部,右手持針向患側眼外眥方向稍用力,輕輕旋轉而有穿透骨壁進入空腔的感覺,針即進入上頜竇。
3)沖洗:拔出針芯,將注射器或橡皮管連于接頭,病人取頭低位,張口徐徐呼吸。先回抽檢查有無空氣或膿液,再注入生理鹽水,若有膿液自鼻腔流出,可連續(xù)沖洗,直至膿液消失為止,然后注入抗炎藥液如慶大霉素、地塞米松。沖洗完畢后拔出針頭,用消毒棉球壓迫穿刺處以止血。竇內抽出的膿液可作細菌學及病理學檢查。
(5) 鼻透照法:本法僅用于檢查額竇及上頜竇,在暗室中進行。透照器為一細長管子,一端裝有小燈泡。檢查時利用燈光透過竇壁,比較兩側透光度,以推斷竇內有無病變。
(6) X線檢查法:
① 鼻頦位:又稱華氏位。病人鼻頦貼片,中心射線向足側傾斜15°,自后向前通過鼻尖投射片上。主要用以檢查上頜竇,也可顯示篩竇、額竇、鼻腔和眼眶。
② 鼻額位或枕額位:又稱柯氏位。病人鼻額貼片,中心射線向足側傾斜15°,自后向前通過鼻根投射片上。主要用以檢查額竇和篩竇,也可顯示上頜竇、鼻腔和眼眶?!腦線上可了解竇腔的發(fā)育情況、形狀、大小,有無粘膜增厚,占位性病變及骨壁破壞等。如擬觀察竇腔內有無積液,則須取坐位拍片。
③ 必要時尚可加拍側位(從側面觀察各鼻竇、蝶鞍及鼻咽)、視神經孔位(觀察篩竇及蝶竇,亦可檢查額竇及眶尖)、顱底位(觀察蝶竇、上頜竇后壁、顱底、鼻腔及鼻咽)等片。
(7)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術(CT)能詳盡地顯示鼻和鼻竇等處腫瘤或囊腫的輪廓、范圍,可明確腫瘤是否侵入顱內、眶內、翼腭窩等;顱底骨質破壞情況亦可明確表示。對于常規(guī)X線檢查技術診斷不明確的病例,可進一步提高診斷率。磁共振成象(MRI)不但能準確判定鼻及鼻竇、鼻咽等頭頸部腫瘤的位置、大小及浸潤程度,并能詳細觀察腫瘤與周圍軟組織、血管及淋巴結的解剖關系,乃至確定腫瘤供應血管等。

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公眾號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直播】醫(yī)師報名指導及復習備考公開課
2021網上報名/現場審核指導

直播時間:1月6日-1月28日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指導/復習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