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想高效的進行中藥藥劑的備考,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中藥藥劑備考知識點“中藥藥劑:外用膏劑的特點、分類、藥物吸收過程和影響因素”,詳細內容如下,希望能幫助廣大考生順利通過考試!
外用膏劑:藥物與適宜的基質制成專供外用的半固體或近似固體的一類制劑。具有保護、潤滑、局部治療等作用,也可透過皮膚和黏膜起全身治療作用。后者亦稱經皮給藥系統(tǒng)(簡稱TDDS),或經皮治療系統(tǒng)(簡稱TTS)。
1、特點:經皮給藥系統(tǒng)中藥物透過皮膚進入體循環(huán),能避免肝臟的首過效應,避免藥物在胃腸道的破壞,減少血藥濃度的峰、谷變化,降低藥物的副作用。
2、分類:軟膏劑;膏藥(黑膏藥、白膏藥);貼膏劑(橡膠膏劑、凝膠膏劑、貼劑)。
3、藥物透皮吸收過程:釋放:從基質脫離并擴散到皮膚或黏膜表面。穿透:進入真皮、皮下組織,起局部作用。吸收:通過血管或淋巴管進入體循環(huán)而產生全身作用。
4、藥物透皮吸收的途徑:完整表皮--主要途徑;皮膚的附屬器(毛囊、皮脂腺、汗腺)。
5、藥物透皮吸收的影響因素:
(1)皮膚條件:應用部位,皮膚的病變、溫度與濕度、清潔。
(2)藥物性質:理想藥物:具有適宜的油、水分配系數(shù),既具有一定脂溶性又具水溶性。
(3)基質的組成與性質:
①吸收:乳劑型基質>吸水性軟膏基質(凡士林+羊毛脂)、硅酮、豚脂>烴類基質。
②基質的pH影響弱酸性與弱堿性藥物的穿透與吸收:當基質pH小于弱酸性藥物的pKa或大于弱堿性藥物的pKa時,藥物的分子型顯著增加而利于吸收。
③附加劑:表面活性劑、透皮促進劑。
④增加皮膚的水合作用的基質,也能增加藥物的滲透性。油脂性強的基質封閉性強,可顯著增加皮膚水合作用。
(4)其他因素:還與藥物濃度、應用面積、應用次數(shù)及與皮膚接觸時間等密切相關。
注:水溶性基質聚乙二醇對藥物的釋放較快,但對藥物的穿透作用影響不大,制成的軟膏較難透皮吸收。
以上就是醫(yī)學教育網關于“中藥藥劑:外用膏劑的特點、分類、藥物吸收過程和影響因素”的相關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更多資訊盡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