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疳證的辨證論治(中醫(yī)兒科學科目)-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考核知識點”相關內容,相信參加2020年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的考生都在學習,為方便大家了解,在此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內容:
疳證的辨證論治
1.主證
(1)疳氣證
主癥:形體略瘦,面色少華,毛發(fā)稀疏,不思飲食,精神欠佳,性急易怒,大便干稀不調,舌質略淡,苔薄微膩,脈細有力。
治法:調脾健運。
方藥:資生健脾丸加減。常用黨參、白術、山藥益氣健脾,茯苓、薏苡仁、澤瀉健脾滲濕,藿香、白蔻仁醒脾開胃,山楂、神曲、麥芽消食助運。
(2)干疳證
主癥:形體極度消瘦,皮膚干癟起皺,大肉已脫,皮包骨頭,貌似老人,毛發(fā)干枯,面色?白,精神萎靡,啼哭無力,腹凹如舟,杳不思食,大便稀溏或便秘,舌淡嫩,苔少,脈細弱。
治法:補益氣血。
方藥:八珍湯加減。常用三棱、莪術化瘀破積,蕪荑、檳榔、使君子殺蟲消積,青皮、陳皮理氣燥濕和中,黃連、胡黃連、燈心清火除煩,麥芽、神曲消食導滯助運,甘草調和諸藥。
(3)疳積證
主癥:形體明顯消瘦,面色萎黃,肚腹膨脹,甚則青筋暴露,毛發(fā)稀疏結穗,精神煩躁,夜臥不寧,或見揉眉挖鼻,吮指磨牙,動作異常,食欲不振,或善食易饑,或嗜食異物,舌淡苔膩,脈沉細而滑。
治法:消積理脾。
方藥:肥兒丸加減。常用人參、白術、茯苓健脾益氣,神曲、山楂、麥芽、雞內金消食化滯,大腹皮、檳榔理氣消積,黃連、胡黃連清心平肝、退熱除煩,甘草調和諸藥。
腹脹明顯,加枳實、木香理氣寬中;大便秘結,加麻仁、郁李仁潤腸通便;煩躁不安,揉眉挖鼻,加梔子、蓮子心清熱除煩,平肝抑木;多飲善飲,加石斛、天花粉滋陰養(yǎng)胃;惡心嘔吐,加竹苑、半夏降逆止嘔;脅下痞塊,加丹參、郁金、穿山甲活血散結;大便下蟲,加苦楝皮、雷丸、使君子、榧子殺蟲消積。治療過程中須注意消積、驅蟲藥不可久用,應中病即止,積去、蟲下后再調理脾胃。
2.兼證
(1)疳腫脹
主癥:足踝浮腫,甚或顏面及全身浮腫,面色無華,神疲乏力,四肢欠溫,小便不得,舌淡嫩,苔薄白,脈沉遲無力。
治法:健脾溫陽,利水消腫。
方藥:防己黃芪湯合五苓散加減。常用黃芪、白術、甘草補氣健脾,桂枝溫陽通經(jīng),茯苓、豬苳、澤瀉、防己健脾滲濕利水,生姜、大棗和中安胃,調和營衛(wèi)。
(2)眼疳
主癥:兩目干澀,畏光羞明,眼角赤爛,甚則黑睛混濁,白翳遮睛或夜盲。
治法:養(yǎng)血柔肝,滋陰明目。
方藥:石斛夜光丸加減。常用石斛、天冬、麥冬、生地黃、枸杞子滋補肝腎,青葙子、菊花、黃連清熱瀉火明目,牛膝引火下行,茯苓益氣健脾,川芎、枳殼行氣活血。
(3)口疳
主癥:口舌生瘡,甚或滿口糜爛,穢臭難聞,面赤心煩,夜臥不寧,小便短黃,或吐舌、弄舌,舌質紅,苔薄黃,脈細數(shù)。
治法:清心瀉火,滋陰生津。
方藥:瀉心導赤散加減。常用黃連、燈心草、朱茯苓、甘草梢清熱解毒瀉心火,木通清心利尿,淡竹葉、連翹清心除煩,生地黃、玄參、麥冬滋陰涼血生津。外用冰硼散或珠黃散搽口腔患處。
相關推薦:
2020年全國各省市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醫(yī)師考試報名匯總
浙江省中醫(yī)醫(yī)術專長醫(yī)師考核考試時間延遲通知匯總!
中醫(yī)醫(yī)術專長考核-【中醫(yī)婦科學】常見知識點匯總
上文關于“疳證的辨證論治(中醫(yī)兒科學科目)-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考核知識點”的文章由醫(yī)學教育網(wǎng)編輯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更多信息隨時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