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頜三個基本頜位的關系是口腔主治醫(yī)師考試中常出現(xiàn)的內容,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匯總如下,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復習掌握。
(1)后退接觸位與牙尖交錯位:從后退接觸位,下頜向前上移動約1 mm左右到達牙尖交錯位,這兩個頜位的關系主要為水平方向的關系。在此移動過程中下頜無偏斜或偏斜小于0.5 mm,雙側后牙均勻對稱接觸,無單側的咬合性接觸,通常將這兩個頜位之間的這種無偏斜的以前后向為主的位置關系,稱為“長正中”(long centric),意在從牙尖交錯位向后退,或從后退接觸位向前伸的對稱性運動過程中,下頜相對于上頜始終處于正中的位置,沒有偏斜或側重。長正中的存在,可使下頜在進入牙尖交錯位時的最大胎力得到一定的緩沖,有利于保護牙周組織及顳下頜關節(jié)、咀嚼肌等組織結構的健康。因此,長正中是正常生理現(xiàn)象。如果在此移動過程中僅單側后牙接觸,或移動時下頜有較大的左右偏斜,則說明后退有咬合干擾,就沒有長正中。
(2)下頜姿勢位與牙尖交錯位:從下頜姿勢位,下頜向前上移動1-3 mm到達牙尖交錯位,這兩個頜位主要表現(xiàn)為垂直方向的關系。在移動過程中,如向上的距離小于1 mm,或有向后移動或過度的向前移動,以及出現(xiàn)左、右方向的移動時,表明可能存在頜位或肌功能的異常。
以上就是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對各位口腔主治醫(yī)師考生有所幫助,更多知識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