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开发者:北京正保医教科技有限公司

苹果版本:8.7.10

安卓版本:8.7.10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手機網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類 > 中草藥 > 正文

水仙藥用價值

2012-09-21 14:32 醫(yī)學教育網
|

《本草會編》

【藥名】水仙

【別名】水仙花

【來源】石蒜科水仙屬植物水仙,以鱗莖入藥。春秋采集,洗去泥沙,開水燙后,切片曬干或鮮用。

【性味歸經】苦、辛,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用于腮腺炎,癰癤疔毒初起紅腫熱痛。

【用法用量】3~4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水仙根醫(yī)藥常識

【藥名】水仙根

【拼音】SHUIXIANGEN

【來源】為石蒜科植物水仙的鱗莖。

【功 效】清熱解毒。

【主治】治癰腫瘡毒,蟲咬,魚骨哽。

【性味歸經】①《綱目》:“苦微辛,滑寒,無毒。”②《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寒,有毒。”

《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經。”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或搗汁涂。

【用藥忌宜】本品有毒,不宜內服。

如果較大量地食用其球莖,會有溫和的毒性。有些人會將它和洋蔥混為一談--誤食水仙花球莖者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癥狀,如果病情嚴重或者病人是兒童,醫(yī)生會建議采取靜脈滴注或口服藥物的方法來減輕惡心、嘔吐等病狀。

【處方名】水仙花根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春、秋采挖較佳。將根頭挖起后,截去苗莖、須、根,洗凈泥沙,用開水潦后,曬干;或縱切成片,曬干。

【拉丁名】原植物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 Var. Chinensis Roem.

【泡制方法】《本草會編》:“五月初收根,以童尿浸一宿,曬干,懸火暖處。”【考證】出自《本草綱目》。

【生藥材鑒定】鱗莖呈圓形,或微呈錐形,直徑約4~5厘米。外面包裹一層棕褐色的膜質外皮,扯開后,內水仙根心為多數(shù)相互包裹的黃白色瓣片(鱗葉)。質地輕,無甚氣味。以個大、內心充實者為佳。

中藥化學成分】含偽石蒜堿(Pseudolycorine)、石蒜堿(Lycorine)、多花水仙堿(Tazettine)、漳州水仙堿等多種生物堿。水仙生物堿有一定的抗癌和抗病毒活性。同屬植物白水仙Narcissus papyraceus Ker一Gaw 鱗莖中含白水仙胺(Papyramine,C18 H21 O4 N,為石蒜倫堿的立體異構體)、石蒜堿、多花水仙堿、雪花蓮胺堿(Galanthamine)、石蒜胺堿及偽石蒜堿。

來源

石蒜科植物水仙的花。

功用主治祛風除熱,活血調經。①《綱目》:“去風氣 ”②《現(xiàn)代實用中藥》:"治婦人子宮病,月經不調。"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8~1.5錢;或入散劑。外用:搗敷。選方治婦人五心發(fā)熱:水仙花、干荷葉,赤芍藥等分。為末,白湯每服二錢。(《衛(wèi)生易簡方》) 相關傳說。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