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馬龍伯,河北省安次縣人,生于1904年,卒于1983年。師承北京四大名醫(yī)之一孔伯華先生,擅長婦科。建國后,曾任北京中醫(yī)學院東直門醫(yī)院婦科教研組主任、北京中醫(yī)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中醫(yī)學會委員、北京市人民代表等。
生平著作
馬龍伯,河北省安次縣人,生于1904年,卒于1983年。早年師承北京四大名醫(yī)之一孔伯華先生,尤其擅長婦科。建國后,曾任北京中醫(yī)學院東直門醫(yī)院婦科教研組主任、北京中醫(yī)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中醫(yī)學會委員、北京市人民代表等。著有《中醫(yī)婦科講義》等。
學術思想
馬龍伯認為婦科疾病,不外經、帶、胎、產和婦人雜病(包括乳疾、前陰諸?。R虼?,診治必須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才能進一步明確疾病的本質。比如,一個月經過多、持續(xù)不斷的患者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要辨其是器質性的病變,還是功能性的病變。一個痛經的患者,在辨其是血瘀絡阻,還是血虛的同時,還要考慮是否膜樣痛經,進而作出正確的診治。辨證最關鍵的是首先要把寒、熱、虛、實分辨清楚。當然,每一證的臨床表現,不是完全雷同,往往錯綜復雜,要求醫(yī)者必須從錯綜復雜當中把握要領,掌握實質。譬如寒證,要弄清是實寒還是虛寒,是氣寒還是血寒,是脾寒還是腎寒,抑或胞寒、寒濕、寒痰等等。至于真假虛實、真假寒熱的現象,更要明辨秋毫,否則將陷入“大實有羸狀,誤補益疾;至虛有盛候,反瀉含冤”的尷尬境地。
臨床經驗
馬龍伯臨床六十年,造詣很深,擅長婦科,對癥瘕、崩漏、不孕癥等有獨特療效。他認為女性的生理特點是“以血為主”,每月要有月經下行,在這種“數脫血”的情況下,要保持身體各部位的機能正常,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肝藏血而主疏泄,肝氣條達則血脈暢通,經血自然正常。如果亡血傷精、損傷精血,則肝血虧乏導致血枯。腎主水藏精,為先天之本,生氣之原,水足精充,水虧精少。因此,肝腎同女性月經、子宮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肝腎之所以能夠同子宮、月經關系密切,與沖任二脈的作用密不可分。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沖任二脈起于胞中,同出會陰之后,與足厥陰肝經會于曲骨,環(huán)陰器,并少陰之經挾臍上行。因為肝腎與沖任循行相關,所以肝腎有病可以影響到沖任,而沖任有病也可以波及肝腎,故臨床有“治肝腎即是治沖任”的觀點。這樣,補養(yǎng)肝腎也就成為婦科疾病的治療大法之一。
中焦脾胃是人體氣機升降樞紐,為氣血生化之源。血者,水谷之精氣,調和五臟,灑陳六腑。在女性表現為上溢乳汁,下為月經。血主于心,藏于肝,統(tǒng)于脾,如果脾不統(tǒng)血,肝不藏血,則血妄行,表現為月經大下不止,或淋瀝不斷,或發(fā)紫癜,或發(fā)衄血。脾氣以升為順,胃氣以降為和,脾虛則水濕不化,胃弱則納少運遲,這些都將妨礙化源,影響營血。所以調理脾胃,成為婦科病的另一治療大法。至于調理之法,可以虛者補之,積者消之,寒者溫之,熱者清之,辨證求因,審因論治。即使病氣尚未傷及脾胃,在用藥過程當中,亦必須時刻顧及脾胃,不能過用滋膩,切勿濫施攻伐,避免損傷脾胃。對于婦科有形之疾——癥瘕,邪氣盛而正未衰者,消積軟堅為正治,若精氣奪而邪未潰者,養(yǎng)正辟邪則積自除。養(yǎng)正之道,亦在調補脾胃。
后世影響
馬龍伯為婦科名家,在全國中醫(yī)學界頗有聲望。一生致力于中醫(yī)事業(yè),為培養(yǎng)中醫(yī)人才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