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 狀
由粗大老樹上剝的干皮,大多粗大而厚、呈長條狀或板片狀,枝皮則呈細條狀或卷筒狀;根皮多呈短片狀或短小筒狀。皮類藥材又因其采皮剝離和皮在干燥時收縮程度而呈各種不同彎曲狀態(tài)。一般描述術語有:
① 平坦:皮片呈板片狀,較平整。如杜仲、黃柏等。
② 彎曲:皮片多數(shù)橫向向內(nèi)彎曲,通常取自枝干或較小的莖干的皮,易收縮而成彎曲狀,由于彎曲程度不同,又有種種形狀的名稱。
③ 反曲:皮片向外表面略彎曲,皮的外層呈凹陷狀,如石榴樹皮。
④ 槽狀或半管狀:皮片向內(nèi)彎曲呈半圓形。
⑤ 管狀或筒狀:皮片向內(nèi)彎曲至兩側相接近成管狀,這類形狀常見于加工時用抽心法抽去木質部的皮類中藥,如牡丹皮。
⑥ 單卷筒狀:皮片一側向內(nèi)表面卷曲,以至兩側重疊,如肉桂。
⑦ 雙卷筒狀:皮片兩側各自向內(nèi)卷成筒狀,如厚樸。
⑧ 復卷筒狀:幾個單卷或雙卷的皮重疊在一起呈筒狀。
外表面內(nèi)表面
外表面 指皮的外側,通常為木栓層。
① 外表顏色多為灰黑色、灰褐色、棕褐色或棕黃色等,有的樹干皮片外表面常有斑片狀的地衣、苔蘚等物附生,呈現(xiàn)不同顏色等。
② 有的外表面常有片狀剝離的落皮層和縱橫深淺不同的裂紋,有時亦有各種形狀的突起物而使樹皮表面顯示不同程度的粗糙。
③ 多數(shù)樹皮尚可見皮孔,通常是橫向的,也有縱向延長的,皮孔的邊緣略突起,中央略向下凹,皮孔的顏色和皮孔分布的密度常是鑒別皮類藥材的特征之一。
④ 少數(shù)枝干皮上有刺,如紅毛五加皮,或有釘狀物,如海桐皮,亦是皮類中藥具有鑒別意義的重要特征。除去木栓層或部分刮去木栓層的皮片表面常較光滑,如桑白皮、川黃柏、刮丹皮等。
內(nèi)表面 一般較外表面色淺而平滑,常有粗細不等的縱向皺紋,紋理粗細程度常因樹種而異;也有內(nèi)表面顯網(wǎng)狀皺紋或平滑堅硬,如秦皮。少數(shù)樹皮尚留有少量的木質部。
折斷面氣味
折斷面 皮類中藥橫斷面的特征和皮的各組織的組成和排列方式有密切關系,因此是皮類中藥的重要鑒別特征。折斷面的性狀主要有:
① 平坦:組織中富有薄壁組織而無纖維束的皮,折斷面較平坦,無顯著突起物,如牡丹皮。
② 顆粒狀:組織中富有石細胞群的皮,折斷面常呈顆粒狀突起,如肉桂。
③ 纖維狀:組織中富含纖維的皮,折斷面多顯細的纖維狀物或刺狀物突出,如桑白皮、合歡皮。
④ 層狀:有的皮組織構造中的纖維束和薄壁組織成環(huán)帶狀間隔排列,折斷時裂面形成明顯的層片狀,如苦楝皮等。
有些皮的斷面外層較平坦或顆粒狀,內(nèi)層顯纖維狀,說明纖維主要存在于韌皮部,如厚樸。有的皮類中藥在折斷時有膠質絲狀物相連,如杜仲。亦有些皮在折斷時有粉塵出現(xiàn),這些皮的組織均較疏松,含有較多的淀粉,如白鮮皮。
氣 味 氣味也是鑒別中藥的重要方法,它和皮中所含成分有密切關系,各種皮的外形有時很相似,但其氣味卻完全不同。如香加皮和地骨皮,前者有特殊香氣,味苦而有刺激感,后者氣味均較微弱。肉桂與桂皮外形亦較相似,但肉桂味甜而微辛,桂皮則味辛辣而涼。